讀書日
翁山蘇姬
  • 定價:420
  • 優惠價:9378
  • 本商品單次購買10本8折336
  • 運送方式:
  • 臺灣與離島
  • 海外
  • 可配送點:台灣、蘭嶼、綠島、澎湖、金門、馬祖
  • 可取貨點:台灣、蘭嶼、綠島、澎湖、金門、馬祖
  • 台北、新北、基隆宅配快速到貨(除外地區)
載入中...
  • 分享
 

OKAPI 推薦

  • 【謝哲青|皮夾裡的世界地圖】歐威爾式的國家荒謬與殘酷劇場

    文/謝哲青2015年07月15日

    或許,大部分人都聽過「這個國家」。印象中,它差不多與「邪惡」及「極權」劃上等號。在這裡,有一位最被全球媒體所熟悉的女子,是第二次世界大戰結束前兩個月出生的建國元勳之後,而她的父親則在一年多後於一場政治暗殺中殞命。成年後的她,積極鼓吹民主改革,結果在過去二十多年裡,生命在軟禁與釋 more
  • 或許時間漫漫,但民主之路,總有一天。《翁山蘇姬》

    文/瑪塞林2012年04月19日

    「讓人腐敗的不是權力,而是恐懼。害怕失去權力,讓擁有權力的人腐化;而害怕被掌權者迫害,讓屈服於恐懼的人淪落。」該怎麼形容她才好,她堅毅、誠實、剛正。她是兩個孩子的母親、她是一個專門研究西藏學者的妻子。但她也是一個倍受惡毒軍事政權鐵蹄蹂躪國家的國父女兒,而這或許是她一生最難承受卻 more
 

內容簡介

她是全世界受迫害人民追求自由的化身!

  我隨時都在想,
  這世界沉默而脆弱地等待地平線那頭悸動的第一線黎明之光喚醒,
  這教我無比感動。──翁山蘇姬

  翁山蘇姬是全球爭取民主與和平、反對軍權統治的象徵,為了爭取緬甸民主,過去20年,她大部分時間都被軟禁。

  1991年獲頒諾貝爾和平獎。

  2010年美國《時代雜誌》將她名列在「史上十大政治犯」首位。

  2010年11月13日終於脫離軟禁被釋放。

  2011年榮獲英國皇家國際事務研究所年度最佳政治人物獎。

  2012年1月以來,正式為其黨員展開拉票競選活動,所到之處皆受到民眾的熱烈歡迎和支持……

  彼德.波凡姆的《翁山蘇姬》採用了從未公諸於世的嶄新資料,敘述勇氣和毅力讓全球人民為之著迷女性的故事。這位繼聖雄甘地之後以非暴力政治反抗馳名的女性,在初涉政壇四年之後,即獲諾貝爾獎。

  翁山蘇姬在1988年4月由英國回緬甸照顧她生病的母親之時,她的人生就起了重大轉變。不到六個月,她就成了她國家史上民眾最大規模反抗公認的領袖,然而當她共同創立的政黨在選舉中大獲全勝時,她卻遭到軍政府監禁,不得就職。

  在先前二十年遭軟禁十五載的翁山蘇姬以個人最大的犧牲,來履行她對和平革命的承諾。2010年11月,在虛假選舉(她並沒有參加)之後,她再度獲得自由,受到民眾熱烈的擁戴──但唯有時間才能說明這位傑出的女性在她國家的未來中,會扮演什麼樣的角色。

作者簡介

彼德.波凡姆(Peter Popham)

  1991年首次赴緬甸之後,又以臥底記者身分遊歷這個國家數次。身為英國《獨立報》駐外通訊記者及評論者,他在2002年翁山蘇姬獲釋時曾訪問她,之後於2011年再度與她會面。

譯者簡介

莊安祺

  台大外文系畢業,印地安那大學英美文學碩士,譯有《西藏的故事》、《托爾金傳》等書。

范振光

  報社資深編譯,電影公司影片和公關公司新聞摘要特約翻譯,譯有《大熊市》和《巴菲特投資手冊》。

 

目錄

前言

第一部:虎父虎女

第二部:舞蹈的孔雀
1.夜半電話
2.初試啼聲
3.自由與殺戮
4.葬禮
5.迢迢旅途
6.血脈相承
7.反抗

第三部:遼闊的世界
1.女兒的哀思
2.五人幫
3.聖休學院的東方人
4.抉擇
5.女超人

第四部:王國的繼承人
1.孑然一身
2.壓倒性大勝
3.國王萬歲
4.諾貝爾和平獎
5.英雄與叛徒

第五部:路線圖
1.遇見翁山蘇姬
2.夢魘
3.架裟革命
4.孔雀效應

後記

 

前言

  2010年11月,緬甸正在籌備數十年來的頭一次選舉。翁山蘇姬一如先前七年一樣,遭軟禁在家。

  投票前六天,我在仰光旅遊,運氣很好,招到一輛司機會說一點英文的計程車。我問他:「你會去投票嗎?」

  「不會!」他說:「我不喜歡這場選舉,這是撒謊。他們對所有的人民和全世界都撒謊。他們很貪心!他們不知道什麼叫民主……」後來他說他太太會去投票,他也受到壓力,非去投票不可,他太太擔心如果他們不去,很可能會遇害。

  他告訴我他拿到永盛科技學院(Insein Institute of Technology)的工程學位,因此我問他為什麼開計程車為業?

  「我開計程車,是因為我不想要為政府工作,因為那等於是偷竊。我想要為我的國家服務,也想要為善,不想要偷竊!對我們的人民,金錢並不重要。重要的是民主……」

  這是我畢生所見最奇特的一次選舉。先前以一面倒之姿獲得大勝的黨──翁山蘇姬的全國民主聯盟(National League of Democracy, NLD)要是肯承認新憲法,而且願意開除翁山蘇姬和其他所有遭到拘留或逮捕黨員的黨籍,就可以參選,但該黨拒絕,因此遭到解散,不再有政黨資格。而因此順理成章獲得勝利的最大黨,其實成立才不過幾個月而已,是當局藉著偷天換日的簡單手法,把強迫所有政府員工參加的組織「聯邦團結發展協會」(Union Solidarity and Development Association, USDA),改成參選政黨「聯邦團結發展黨」(The Union Solidarity and Development Party, USDP)。其他參選的黨派則包括反對NLD黨中央不參選決定,因而分裂出來的NLD黨派。

  在競選活動期間,仰光的氣氛很平常,既沒有選舉會議,也沒有張貼海報,更沒有裝著擴音器的宣傳車在大街小巷穿梭,鼓吹各黨的理念。唯一和平時不同的,只有USDP豎立的幾個看板,和緬甸國營媒體《緬甸新光報》(New Light of Myanmar) 敦促人民投票的日常說教。

  「選民可以選擇不投票,」其中一篇文章這麼寫道,「但是煽動人民抵制選舉的人,可處一年以下徒刑或十萬緬甸幣(kyat)的罰金,或者兩者俱罰。」

  報上登了一幅卡通,一群笑容滿面的公民大步朝著刻有「多黨民主大選」的拱門前進,前方是玻璃和鋼鐵摩天大樓構成的現代城市。圖說寫道:「和平、現代,和已開發的民主國家。」、「攜手合作,」其中一個人民說:「目標在望。」

  同一份報的另一篇文章則回顧過去:二十年前曾經有過選舉,但結果不算數。「那次選舉毫無意義,因為候選人沒有任何目的、目標和規則就開始起跑,就像盲人走路一樣。」

  雖然媒體可以談1990年的選舉,但所有的印刷和廣播資料,都刻意抹除了翁山蘇姬及其同志所做的一切。

  1990那年大選的真正特別之處,是因為投票和計票還算公平:這也就是全國民主聯盟及其友黨(撣邦眾民族民主聯盟等)之所以能得94%席次的原因。其後緬甸當局煩惱了二十年,要擺脫那羞辱的記憶,並且設法取得合法執政的地位。這次的選舉是他們最後選擇出來的遊戲方式。

  如果選舉自由公正,他們所挑的人選想要當選恐怕不可能,因此他們不希望有外國人打探選情。他們嚴辭拒絕了請求前來觀察選舉的外國單位,也拒發記者簽證。我是以觀光客身分獲准進入,一如先前的情況一樣。

  這次選舉最明目張膽的作弊方法,就是事先嚴格管控投票:國營企業的員工等人都被迫投票給緬甸當局的代理政黨。「我們討論如何讓仰光的三十個民間團體成員事先投票,」USDP的一名官員告訴由緬甸流亡記者所經營的新聞網站伊洛瓦底(Irrawaddy)說。公務員和包括紅十字會及消防隊等其他執政當局的相關單位,也都被勒令事先投票。如此這般的動員投票──時間往往是在大選之前,就成了類似軍事的作業。在反對派有任何可能獲勝的仰光選區,則以做票確保執政派的勝利。在投票後兩天,USDP的高階官員就告訴法新社說:「我們很高興贏得了八成的席次。」卻沒有說明任何細節。

  那時我和其他幾名臥底的記者已經被驅逐出境,我是在泰緬邊境小鎮湄索(Mae So)「全國民主聯盟─自由地區」(NLD-LA,在緬甸境外運作的全國民主聯盟單位) 觀看此次選舉的下一幕。

  雖然翁山蘇姬一年半的軟禁刑期已經在十一月十三日星期六到期,但一直到最後一分鐘,大家都不知道她是否會獲釋。不過她的政黨很樂觀:「沒有法律依據可以再羈押她,」她的律師說。兩天前,全國民主聯盟的女性黨員已經開始清理該黨的總部,並且修理冷氣機。在她軟禁期間,這裡幾乎一直都關著大門,停止運作。

  在緬甸的監獄中,還有約2,200名政治犯,但11月13日下午5點剛過,翁山蘇姬七年半的軟禁生活終於告終。《洛杉磯時報》報導:那天下午5點15分,「荷著步槍,拿著催淚彈發射器的士兵推開了大學大道上帶刺的鐵絲網路障,一群支持者由最後一百碼開外衝進別墅大門。二十分鐘之後,一名嬌小的六十五歲女性由紅色的刺籬伸出頭來。」

  民眾吶喊道:「翁山蘇姬萬歲!」「很高興見到你們!」她喊道,在群眾的歡呼聲中,幾乎聽不清她的聲音。「我已經有很長一段時間沒有見到你們。」仰光不再是戰俘營。「有些人高聲啜泣,許多人落下眼淚,人人都大喊敬仰和愛戴的話語。」倫敦《泰晤士報》11月14日這麼報導,「有十分鐘,翁山蘇姬被群眾的喝采聲包圍,什麼都不能做。」

  就在前一週,一名剛坐完十九年牢獲釋的全國民主聯盟創黨元老告訴我:「我和其他人獲釋時,就像為盆裡的花朵澆水──植物起死回生,但就僅此而已。但翁山蘇姬獲釋時,則會像雨季開始,整個鄉下都是一片綠油油,百花盛開。」而這樣的氣氛的確持續了一段時間。

  緬甸的軍政府這一手牌玩得高明。在接下來迴響全球歡天喜地的慶祝喧鬧聲中,前一週選舉駭人聽聞的欺騙行為,已經完全被拋諸腦後。

 

詳細資料

  • ISBN:9789570839685
  • 叢書系列:People
  • 規格:平裝 / 448頁 / 15.5 x 22 x 2.24 cm / 普通級 / 單色印刷 / 初版
  • 出版地:台灣
 

內容連載

初試啼聲
翁山蘇姬在她十五歲以後,差不多三十年前就沒有再住在緬甸,但她和故國的聯繫並沒有因而減少。每年的七月十九日烈士節,人民都期待她會出現,由「塔瑪都」(Tatmadaw,緬甸國軍組織,包括陸海空等三軍及其他各單位)最高長官陪同,在仰光市中心的忠烈祠獻花,紀念她父親。這一天是這個年輕共和國的日曆上最重要的日子,而蘇則是其中最主要的演員。

還有其他原因讓蘇在她的出生地流連。她母親已經年老,期盼孩子經常探訪,而蘇的哥哥翁山歐人在美國,較少回來。蘇上一次返鄉待了四個月,她在仰光的生活可能和在英國的一樣豐富充足。她的緬語非但流利而且道地,她待的時間夠頻繁也夠長,足以擁有自己的社交生活,她也認識母親所認識的高階人士,而這又能讓她接觸到非常特別的人。

杜金姬出任緬甸第一位女大使是項殊榮,也是她不能拒絕的使命。我們可以瞭解為什麼尼溫將軍在籌備政變的階段,要先打發她出國,以免妨礙他的好事。雖然杜金姬本人並非政治人物,但她代表她國家的憧憬,由她已故的丈夫,和承他之志成為獨立緬甸第一任總理吳努(U Nu)所象徵的憧憬,這與尼溫的憧憬恰恰相反。她一定知道,有一次,她丈夫受夠了尼溫玩女人不知節制,下令緬甸獨立軍的一名軍官去刺殺他,但這名軍官因恐懼而未能完成使命。據說翁山因此狠狠地踢了他一腳 ,直到數十年後傷疤都還在。

雖然杜金姬在公眾場合總是保持安靜,但她對尼溫其人和其言行舉止的厭惡眾所周知,也因此尼溫會打發她去印度。他擔心會壞他好事的其他人,也都奉外交使命紛赴遠處。七年後,正當蘇準備參加牛津大學的期末考時,杜金姬提前退休,返回仰光。

回到大學路之後,杜金姬過得十分安靜,除了一年一度的體檢,很少離家外出。如同在德里一樣,她還是繼續招待賓客,尼溫本人也受邀來午餐,至少有一次,他和他當時的妻子凱蒂.巴丹(Kitty BaThan)接受了邀請,當時蘇和哥哥也都在場。蘇記得凱蒂略有交談,尼溫本人卻一語不發,只顧飲食。

會員評鑑

3
1人評分
|
1則書評
|
立即評分
user-img
3
|
2015/09/28
當我翻起《翁山蘇姬》時,我發現我對東南亞地理概念與國際情勢近乎無知,莫非一直以降歐美中心觀影響太強大了?

偏偏這本書的作者也是西方人,也不知道作者他到底對緬甸研究到底透不透徹?他的筆法竟然讓我覺得撲朔迷離、猶如霧裡看花?(一連串被關、又被放,軍政府令人捉摸不定的態度,到底是強硬還是姑息?)

翁山蘇姬的崛起在我看來仍像個謎團,竟倒不如作者對其父翁山僅寥寥數語卻還比較清楚了解,但我至少知道了翁山蘇姬正式投入政壇,掀起政治圈旋風是她四十幾歲以後的事。

在此之前的蘇姬,是個成績不算太好卻也走過完整學術教育道路的女性,或多或少也是仰賴父親的庇蔭,之後更是一位相夫教子、規律甚嚴的家庭主婦。(所以別小看任何家庭主婦?)

翁山蘇姬大器未必晚成,但真正有決心投入革命的路途,不是仍處於徬徨迷返年輕時的蘇姬,而是中年之後,能夠通盤理解自己對祖國的使命,一個更為深思熟慮的她,也未嘗不好。
展開

最近瀏覽商品

 

相關活動

  • 21世紀的人生難題,線上解憂價,單本88折,二本85折!
 

購物說明

若您具有法人身份為常態性且大量購書者,或有特殊作業需求,建議您可洽詢「企業採購」。 

退換貨說明 

會員所購買的商品均享有到貨十天的猶豫期(含例假日)。退回之商品必須於猶豫期內寄回。 

辦理退換貨時,商品必須是全新狀態與完整包裝(請注意保持商品本體、配件、贈品、保證書、原廠包裝及所有附隨文件或資料的完整性,切勿缺漏任何配件或損毀原廠外盒)。退回商品無法回復原狀者,恐將影響退貨權益或需負擔部分費用。 

訂購本商品前請務必詳閱商品退換貨原則 

  • 共和國截止加碼
  • 天下雜誌
  • 時報全書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