人文五社聯合書展
塗鴉香港:公共空間、政治與全球化

塗鴉香港:公共空間、政治與全球化

  • 定價:480
  • 優惠價:95456
  • 本商品單次購買10本85折408
  • 運送方式:
  • 臺灣與離島
  • 海外
  • 可配送點:台灣、蘭嶼、綠島、澎湖、金門、馬祖
  • 可取貨點:台灣、蘭嶼、綠島、澎湖、金門、馬祖
  • 台北、新北、基隆宅配快速到貨(除外地區)
載入中...
  • 分享
 

內容簡介

  走在大街小巷,任何人都無可避免的會接觸簽名、噴漆、貼紙或壁畫等各種塗鴉。許多人會覺得塗鴉泛濫成災,城市的公共空間被無理強佔,街道和市容遭受無情侵犯。

  這些全是事實,不過只及具體的表相,忽略了抽象的意涵。由紐約貧民窟到五大洲,塗鴉能席捲各國,蔚成一種全球化現象,不會光是文字或圖案的引人入勝。塗鴉的概念和操作,除了美術外,更有自由意志不受國家機器與商業市場宰制的象徵價值。

  人是表達的動物,自古以來,塗鴉與人類歷史並進。人的足跡走多遠,塗鴉的想像力和創造力,便無限延伸。思想,不應因牆壁的阻隔而停滯;視野,也不該受目光距離的局限。塗鴉,打破了社會的慣性思維與集體行動的規範。

  《塗鴉香港:公共空間、政治和全球化》從不同角度檢視和批判香港塗鴉,這是一個錯綜複雜的世界。塗鴉,其實並非「塗抹詩書如老鴨」,而是香港多元社會的縮影。在公共空間的爭奪中,塗鴉充滿想像的共同記憶、民粹的霸道、個人與公權力的衝突、媒體的集體思維、本土和全球的融合、低成本藝術品及街頭藝術家的使命。一個容不下塗鴉的社會,難免缺乏另類觀點,如一泓死水。

本書特色

  ★如果一粒沙可看世界,塗鴉就足以窺探香港的面貌

作者簡介

張讚國

  台灣政治大學遍新聞研究所碩士,美國奧斯汀德州大學新聞系博士,曾任台灣《聯合報》記者、香港中文大學新聞與傳播系客座教授和新加坡南洋理工大學傳播學院客座教授,以榮譽教授從美國明尼蘇達大學新聞與大眾傳播學院退休,現任香港城市大學媒體與傳播系教授。

高從霖

  台灣世界新聞專科學院廣播電視科畢業,美國明尼蘇達州都會大學電腦資訊系學士,曾任台灣廣播公司記者和導播,美國《世界日報》駐明尼蘇達州記者。

 

目錄

第一章 「誰怕艾未未?」:塗鴉的社會效應
第二章 「曾灶財墨蹟」:民粹的霸道
第三章 「九龍皇帝」現象:符號的商業操作
第四章 公共空間的爭奪:法律與街頭藝術的衝突
第五章 由公共空間到公共領域:媒介的集體思維
第六章 中文塗鴉:本土與全球的融合
第七章 「低成本藝術品」:不可理喻的大眾文化
第八章 「為塗鴉而戰」:街頭藝術家的使命
第九章 結論:塗鴉的想像與想像的塗鴉
附錄 塗鴉的情境與文本
 

前言

  塗鴉,對許多人來說,是個不登大雅之堂的概念和行為。它不過是一些窮極無聊的青少年佔用公共空間,所留下的礙眼文字與圖案。

  香港,在中外人士看來,是個不中不西的中國特區或亦中亦西的全球都市。他們站在本土或外來立場,便決定香江的面貌,其間有太多的政治取捨。

  塗鴉和香港到底有什關聯?

  香港頂多是彈丸之地,比起紐約和其他世界級大都會塗鴉的泛濫成災,它的塗鴉還值得浪費筆墨,甚至著書立傳?

  除了破壞市容,塗鴉又有什可取之處?

  塗鴉客不就是整天在街頭遊蕩,趁機隨處亂寫的害群之馬?

  這些問題似乎很理直氣壯,卻是隔靴搔癢,而且簡化了一個錯綜複雜的社會現象,只重物質的表相,忽略了抽象的意涵。

  我們寫《塗鴉香港:公共空間、政治與全球化》這本書,不以歷史為眼點,也不從藝術角度論斷,純粹以新聞報導與學術研究為出發點。香港塗鴉史應由關心這段歷史的人去費心,包括塗鴉客他們自己,畢竟整個塗鴉現象是他們共同創造的結果。塗鴉是否藝術,則相當主觀,不會有結論。

  新聞是歷史的初稿,我們都在台灣當過幾年報紙或廣播的新聞記者,自信對社會現象的觀察仍然保持敏銳的觸角。作者之一,也在美國和香港的新聞與傳播系教過書,對傳播學、政治學與社會學的文獻,多少有所涉獵,能夠從不同的理論視角,分析塗鴉現象。

  我們相信,不透過某個視角的框架討論,事實的用處不大。香港的塗鴉,也應做如是看。我們的分析,只是各種可能的解讀之一,而非定論。

  香港回歸中國前,我們在沙田住過一年。時隔十多年,我們再度移居香港,停留的時間較長。我們並非本地人,香港不是我們的家鄉,我們終究會回到原鄉之地。正因為是局外人,我們保存了一份局內人所通常欠缺的另類觀點。

  基本上,塗鴉是非法佔用公共空間的文字或圖像的表達,它無處不在。在香港安定下來後,我們幾乎每個星期六或星期日,都先挑一個地區,然後背相機,走遍主要大街小巷,進行田野調查。我們帶探險和搜尋的心情,投入一個未知的環境。

  我們走過的許多巷弄,尤其是不及兩人寬的後巷,是一般香港人從來不會想要繞進去的通道。那油煙瀰漫,牆壁油漆剝落,到處是拋擲的垃圾和貼殺鼠的警示標語。我們看到香港的另外一面,這是觀光指南不會提到的一個世界。許多意想不到的塗鴉,卻隱藏在如此有限的空間,而塗鴉客如魚得水,東畫西寫。

  除了街頭巷尾,我們也沿河渠或排水道尋找塗鴉的蹤跡。我們曾爬過欄杆,下到一處寬廣的排水道,在兩旁的牆壁上,看到幾十幅構圖精巧與色澤鮮豔的大型塗鴉。那是一次驚喜,塗鴉原來可以那麼美麗動人,水泥的空間可以不必那麼單調。

  我們也穿過狹窄、髒亂和陰暗的樓梯,登上一些四、五層高的唐樓天台。在四周高樓大廈的圍繞下,一個與街面視野所及絕然不同的景觀,帶繽紛的色彩和動人的文字及圖案,豁然在我們的眼前展開。那是視覺感官的一種愉悅洗禮,不親臨就失之交臂。塗鴉,終究經不起時間的洗滌與人為沖刷。

  雖然走了不少地方,包括偏遠地區和所有主要的離島,我們的田野調查無法涵蓋塗鴉可能存在的全部空間,最多只是冰山一角。塗鴉客出沒的範圍,總是超出我們的想像,他們的創造力也如泉湧,各種塗鴉作品一直源源不斷,我們永遠跟不上他們的腳步。我們記錄的,全是尚未消失的塗鴉,更多的恐怕已石沉大海。

  當然,我們所見過的塗鴉,並非全然具有獨特的美術技巧、複雜的概念化構圖或引人深思的警句及圖像,其中不乏有關性器官的粗俗圖案、低鄙的句子和咀咒的字眼,或針對個人,或直指政府,或投射國家。

  美麗與醜陋,在牆上爭相輝映。夾雜在賦有原創性與充滿想像力的作品中,後者讓人多少不自在、緊張和反感,特別是在大庭廣眾的空間。塗鴉之所以惡名昭彰,這應是原因之一,所有塗鴉客都必須共同承擔社會的怒視及指責。鐵鏈再堅固,也強不過最弱的一環;塗鴉再如何藝術化,也美不過最褻瀆的一面。

  我們親眼看過成千上萬的大小塗鴉,為了歷史原因與研究分析,更拍了幾千張照片與錄影,留存證據。即使如此,我們無法說,我們的田野調查記錄了所有的塗鴉文字、圖案和貼紙等作品。要一網打盡,並不切實際,也對塗鴉現象欠缺了解。

  不論是人為或自然因素造成,每一幅塗鴉的生命都相當短暫。我們能夠拍攝到的塗鴉全是因緣際會的結果,更多的塗鴉作品在我們尚未看到前,就可能被擦拭掉或重新塗畫過,甚或隨整棟建築被拆除。這些塗鴉將永遠消失,就像不曾發生過一樣,我們只是盡力保留我們腳力所能及的作品,本書刊載的圖片只是千分之一。

  田野調查的目的在收集第一手資料,及鑒定塗鴉出現的場所。為了彌補歷史的空白與知識的不足,我們也閱讀及參考了許多中英文報章雜誌、書籍及網路上有關香港塗鴉的報導與研究,不錯過數據來源,盡可能在事實方面力求準確。

  有塗鴉,就有塗鴉客。每一個簽名、每一塊文字圖案、每一張貼紙、每一片噴漆或每一幅大型壁畫後面,至少都有一個活生生的人,那是他們信手拈來的即興之作或精心策劃的結晶。人皆有立場,事各有角度。我們無意臧否本書所提到人物的道德價值或法治觀念,包括接受我們深度訪問的幾位塗鴉客,他們都真誠回答問題,嚴肅認真的看待我們的研究。

  事實本身不會自己說話,一經新聞報導或人與人之間的傳述,同樣的事實就會有不同的形象。擺在一起,它們便形成對比,是非曲直,盡可從中剝絲抽繭。我們在街頭上看到的塗鴉事實,跟我們聽來或讀到的塗鴉故事,是兩回事,相互交叉驗證,香港的塗鴉風景便隱然浮現。

  從紐約開始,塗鴉客往往不以本名或真實身份書寫文字或作畫,要訪問他們不是一件容易的事。因為有當記者的經驗,我們不放過任何一條線索,輾轉透過電子郵件的要求與請託,有時還靠運氣,終於聯繫到幾位香港塗鴉客。

  我們答應不問他們的姓名,訪談也不涉及隱私,後者是新聞報導和學術研究最起碼的要求。我們以電話、電子郵件或親自訪問,接觸書中直接引用的每一位塗鴉客,也看過一些工作室。除了報章曾經透露過的,我們到現在仍然不知他們的本名。他們都與常人無異,走在你我身邊,不會引起太多注意。不管好壞,他們的塗鴉卻在香港留下了不可抹滅的印記。至少,我們發現了隱藏在香港高樓大廈之外的另一副面貌。除了本土,香港還有全球的一面,塗鴉不過是個縮影。

  對塗鴉,特別是那些缺乏原創概念與構圖想像的雜亂文字和圖案,本書或許有所保留。對塗鴉客的那份執及熱情,不管是本土或外來的,我們不帶偏見。《塗鴉香港》算是為他們那一段年少輕狂的塗鴉歲月做個見證。年輕而無理想,個人的未來就不會有太多指望。一個全球化的都市,卻容不下多元的聲音,社會將毫無生氣。

  不論對個人或社會,時間的巨輪都不會停滯,輾過之處,痕跡斑斑。歷史,因為是經驗的累積,所以可以借鏡,鑒往知來。記錄,由於是知識的保留,因而可以複製,代代相傳。史,所以端人正事,道理在此。

  我們相當清楚,本書很容易被讀者,包括現在和未來的塗鴉客,詮釋為替公共空間或公共領域出現的塗鴉現象,提供一個合理化的理論及操作基礎。這是見仁見智的問題,卻是話語分析不可避免的解讀之一。塗鴉的空間有太多可以墨的地方,更何況個人、社會和國家之間的互動原本很難有個斷語。

  塗鴉的關鍵,除了具體文字和圖案的安排,還在於抽象概念的呈現。《塗鴉香港》不是香港塗鴉。見山不是山,這是我們穿過大街小巷後的一點心得及體驗。

 

詳細資料

  • ISBN:9789629372101
  • 規格:平裝 / 332頁 / 16k菊 / 14.8 x 21 x 1.66 cm / 普通級 / 全彩印刷 / 初版
  • 出版地:香港

最近瀏覽商品

 

相關活動

  • 【人文社科、生活風格】堡壘文化|奇光|雙囍|廣場,電子書聯展, 單本88折,雙書82折!
 

購物說明

若您具有法人身份為常態性且大量購書者,或有特殊作業需求,建議您可洽詢「企業採購」。 

退換貨說明 

會員所購買的商品均享有到貨十天的猶豫期(含例假日)。退回之商品必須於猶豫期內寄回。 

辦理退換貨時,商品必須是全新狀態與完整包裝(請注意保持商品本體、配件、贈品、保證書、原廠包裝及所有附隨文件或資料的完整性,切勿缺漏任何配件或損毀原廠外盒)。退回商品無法回復原狀者,恐將影響退貨權益或需負擔部分費用。 

訂購本商品前請務必詳閱商品退換貨原則 

  • 經典翻譯文學展
  • 世界閱讀日(書評)
  • 兒童自然生態展_本本折$2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