讀書日
靠岸:舞浪的說書人

靠岸:舞浪的說書人

  • 定價:280
  • 優惠價:9252
  • 本商品單次購買10本85折238
  • 運送方式:
  • 臺灣與離島
  • 海外
  • 可配送點:台灣、蘭嶼、綠島、澎湖、金門、馬祖
  • 可取貨點:台灣、蘭嶼、綠島、澎湖、金門、馬祖
  • 台北、新北、基隆宅配快速到貨(除外地區)
載入中...
  • 分享
 

內容簡介

所有的顛沛流離,都發生在碼頭。
上了船靠岸,下了船裝卸,就是父親的一生。

  在大江大海中,渺小的人就宛若一枚落葉,只能漂搖流蕩。本書從小葉的視角出發,藉由描摹漂浪離散的家族史,看見大時代中民族的流亡遷徙。

  孤懸浙江外海的大陳島,環境惡劣,物資匱乏,居民看天吃飯、與海搏鬥,還要和橫行劫掠的海盜爭鬥。國共內戰時,因處於台海對峙最前線,國軍進駐統治,直至一九五五年隨國軍撤退來台,被視為「大陳義胞」。

  身為大陳義胞第二代的羅智強,藉由父母親的口述歷史,遙想上一代在困頓中奮力生存,卻發覺窮途戰火下仍有傳奇。他那靈動活潑的筆觸,寫到栩栩如生處,彷彿親眼看見簌簌發抖的祖父划船載小孩,從嗜血惡魔般的日本兵手中拿取麥芽糖,或是船長爺爺一手操帆舞浪,一手妙語如珠地說書,甚或父親輾轉各地逐苦力而居,最終在基隆靠岸,那為求一家溫飽而長年在雨港裝卸貨物的佝僂身影,定格於人子的腦海,在日後面對生命潮汐起落時,父愛的肖像都會重新顯像。

  本書透過家族過往的戔戔細流,匯聚成江海般的壯闊波瀾,一波波激盪我們的心房,讓我們由小見大,從一個家族的歷史切片,見證那個年代的動盪辛酸。

本書特色

  ★本書記錄了小人物漂蕩的大江大海,也是近代中國歷史的縮影。

名人推薦

  胡為真、吳鈞堯、羅智成、蔡詩萍、陳長文、須文蔚等名家推薦!

  大陳生活、家族史以及歷史書寫,都在《靠岸》這本書中,一一靠岸了。它的招式是散文、報導與小說各占其一。很近的時候,需要親近者,就調用散文,需要中距離的客觀立場,就徵用報導,加強史料與事件的描繪。必須以細節強化已逝去的、但必須補足的場景,則調用小說技巧,使其活靈逼真。——吳鈞堯
 

作者介紹

作者簡介

羅智強


  現為自由作家、中原大學兼任副教授,喜愛創作,新詩、散文、小說、評論文皆有涉獵。著有《琥珀色的夢境》(新詩集)、《法律人,你為什麼不爭氣》、《生命沒有過渡》、《沉默的魄力》、《走出迷網》、《受縛的神龍》等書。
 

目錄

推薦序  風浪是我的筆鋒            吳鈞堯
推薦序  一部典型的大陳家庭奮鬥史  胡為真
推薦序  回家                      羅智勇
自序    淡然中的永恆光彩          羅智強

第1章   女人的名字
第2章   七日風
第3章   孃孃
第4章   食豆的海賊
第5章   日本兵的麥芽糖
第6章   舞浪鼓
第7章   六十年前的課文
第8章   心中的山
第9章   最後的冬天
第10章  第七艦隊行李工
第11章  初遇基隆
第12章  工人首部曲
第13章  三調婚嫁
第14章  六一七砲戰
第15章  留聲機
第16章  刑房
第17章  沒有緣分的姊姊
第18章  太白莊
第19章  一輩子的工作
第20章  保母中心
第21章  記憶裡的年味
第22章  說書人船長
第23章  賀年卡
第24章  旗袍夫人
第25章  蛋炒飯
第26章  癌後
終章     平凡
 

序文

淡然中的永恆光彩


  小學四年級時,父母親用好不容易存起來的積蓄,在基隆的烏橋頭附近買了一間二十多坪大的新公寓,我們一家人便從基隆流浪頭的平房搬到了烏橋頭的公寓。烏橋頭到流浪頭搭公車要坐十幾站,有一段不小的距離,但父母親可能覺得我已適應了學校的老師和同學,不想讓我重新適應新學校,所以沒有幫我辦轉學,於是小四開始,我常常搭公車通勤。

  有時候,在碼頭當裝卸工人的父親如果剛好排班在下午,下工時就會騎摩托車到我就讀的中山國小校門口等我,接我回家。

  有一天放學時,天空飄著霏霏細雨,天色昏暗,一片矇矇昧昧中,我收拾書包走向校門。基隆多丘陵,許多學校都是傍山而建,中山國小也是,我常走的學校後門並不是直接連結馬路,得要爬一段陡長的階梯。

  一出校門,準備下階梯時,就看見一個清癯的中年人,正從階梯的底端向上走,他一看到我就立刻轉身,走向停在坡邊的摩托車。

  我愣了一下,打量著這個背向我的中年人,手上拎著碼頭工人的膠盔,灰灰藍藍的工作服上沾滿了汙黑的粉屑,頭髮被毛毛雨微微打濕,間雜著銀灰白髮。拖著看起來疲憊不堪的步伐,身形略顯佝僂。

  「那是父親嗎?」一個疑惑閃過心頭,身形是父親的、摩托車也是父親的,但那滿身的髒汙與疲憊不是我熟悉的父親,還有,那間雜的白髮,父親何時有了這麼多的白髮?

  中年人坐上了摩托車,然後又回過頭看著我,我這才確定那是父親,趕忙走下長長的階梯,坐上摩托車,雙手扣著父親的腰,讓父親載著我回家。坐在後頭的我一言不發,難過心疼著,覺得父親很辛苦。

  不知道,每當在童年記憶裡搜尋父親的模樣,那一幕細雨中的父親背影,就會浮上心頭。那背影太過鮮明,鮮明到,讓我幾乎記不起父親年輕時的其他模樣。

  有一次,一位朋友問我,覺得自己小時候過得辛苦嗎?

  我沉吟了一會,答道:「小時候家裡窮,但奇怪的是,小時候的我從沒有意識到自己是窮人家的小孩。」

  我想,一方面是因為中山國小的學生,父親們大多是碼頭工人或做著其他勞務工作,家庭環境差不多,也就沒有感覺到誰家特別有錢或特別窮。

  另一方面,我的父母親是以孩子為人生中心的父母親,什麼事都以孩子為優先。所謂的「苦日子」,說起來,也只苦到他們,並沒有苦到孩子,從小到大,吃飽穿暖,父母親沒讓孩子們挨過一天餓、受過一天凍。

  也許,父親的雨中背影在我的心裡種下什麼了吧。我一直有個念頭,想把父母親從大陳島遷來台灣,然後在基隆定居的故事寫下來。但這個念頭卻始終只是個念頭,大約三年前,我終於「著手」實行這個念頭,挑了一天回家訪問父親,之後又陸續訪了幾次父親,也做了一些筆記。但卻一直沒有辦法真正的下筆把父的故事化為文章。

  直到二年多前,我向《幼獅文藝》的主編吳鈞堯兄,提到我的想法,他說,不要想了,就直接做吧,來《幼獅文藝》開一個專欄固定的寫,有稿壓在,念頭就不會只是念頭,想法就會變成一篇篇的文章。果然,深埋在父母親記憶深處的種種故事,因著二年前在《幼獅文藝》開的專欄《大陳島的海》,一段一段的從父母親的口中說出,一句一句在我的筆尖記下。

  有一次鈞堯甚至笑著說:「你這專欄,是我看過寫得最輕鬆的專欄。」

  「怎麼說呢?」我問。

  「因為,你簡直是把令尊令堂的話轉錄成逐字稿就可以交稿了!」

  想想也是,特別是訪問父親時,我發現,父親說起往事,生動活潑、條理分明,幾乎不需要太多的雕琢,就可以成為一篇篇的文章。

  從父母親口中整理家族歷史的這件事,對我實在太重要太重要了,方方面面都是。

  記得,有一次應邀演講,正在幫父母親寫口述歷史的我,問台下一位還在大學讀書的年輕聽眾:「你覺得你了解你的父親嗎?」

  他答道,算了解吧。我接著問,那你知道,令尊童年時最快樂的一件事是什麼?他愣了一下,搖搖頭,不知道。

  接著我轉頭問另一位女生,妳知道妳的令堂小時候最讓她挫折的事是什麼?她也搖了搖頭。

  你的父親覺得他最有成就感的事是什麼?最傷心的事?最喜歡的地方?……

  我接著回頭問我第一個問的那位大學生,你還覺得你了解你的父親嗎?

  他答道:「好像,沒有我想像的了解!」

  我也曾經認為我當然了解我的父母。我是他們的兒子耶!怎麼會不了解他們?但這二年多,為父母親進行口述歷史,還原家族過往的點滴,重新認識父親和母親。才發現,我的了解,是我自認為的了解,父母親的人生裡,有太多精采而深刻的故事,我都不知道。

  我從來不知道,父親剛出生時,曾祖母和祖母怕海盜擄走他,把父親抱進山裡避禍的故事;我從來不知道,父親小時候曾經在海上遇到日本兵,當時被大陳人視為嗜血惡魔的日本兵,竟會送父親一大塊麥芽糖;我一直以為在我心目中嚴肅寡言的爺爺沒讀過書、之無不識,直到爺爺過世近三十年後,訪問父親後,才知道,爺爺不但是操帆技術高超的船長,也是當時大陳島上極少數讀過書、識得字的人,愛說故事的他,還是在鄉里間深受喜愛的說書人。我忽然意識到,原來自己愛寫故事、我的女兒愛說故事,是因為我們都流著說書人的血,那是隱在我們家族血液中的一條河,就這麼默默的、不知不覺的、一代一代的傳承下去。

  這一切的一切,差一點就會成為無解的謎,不只「答案」會被永遠遺忘,連「問題」都會被時間湮沒。

  還好,我終於提起了筆,終於保存了這對別人來說或許平凡,但對我們來說卻萬分珍異的家族故事。

  另外,這也是一本從微觀故事出發的大陳歷史。就像落在大河上的一片落葉,是要從宏觀的視點去描寫大河的蜿蜒,還是要從小葉的視點,去描述它的漂浪?這本書選擇了小葉的視角,借用父母親的眼睛,去看見一個時代的故事。時代本身就是由故事組成的,而偉大則是渺小的合體。以渺小為起點的歷史往往更真實、更深刻。

  我也想過,用一種依時序進行的傳記方式來寫父母親的故事,從生到老,或反過來從老到生,或用一些小說的跳敘手法,從年輕跳接到年少,再從年少書寫到年老……。但我最後決定用一種和以往的傳記敘事不同的方式,以圍繞在父母親身旁的事件為軸心,環著這個軸,一點一點地鋪陳屬於父母親個人、也屬於父母親那個時代的點點滴滴。   

  可以這麼說,這本書的各個篇章,單篇單篇的自成獨立的一文,每一篇文章,都可以當成父母親人生的快速掃描;反覆地快轉、倒帶、再快轉!從這樣的重覆裡,不斷的重新組構,父母親以及和他同一時代、同一處境、同一階層的人,所擁有的共同精神。

  最後,在這二年多的採訪過程中,自己得到了很大的啟發。在採訪父母的過程中,聽父母親細細數說他們人生中走過的辛酸、遭遇的凶險、經歷的困難,這一切不容易,在他們的口中卻顯得那樣的雲淡風輕的,我常想,就是這一份淡然,支持著父母親走過艱難的風雨歲月吧。

  我想到法國作家妙莉葉・巴貝里(Muriel Barbery),在《刺蝟的優雅》一書裡的一段話:「在生命的潮汐起落中觀賞永恆。」

  從父母親的那份淡然中,我看見永恆的光彩。

羅智強
 

詳細資料

  • ISBN:9789574449880
  • 叢書系列:九歌文庫
  • 規格:平裝 / 240頁 / 25k正 / 14.8 x 21 x 1.2 cm / 普通級 / 單色印刷 / 初版
  • 出版地:台灣
 

內容連載

七日風

在一九四九年前的大陳島,生孩子對女人而言,是件性命交關的事,這個坐落在浙江東南五十二公里東海海上的偏荒小島,連專門幫人接生的接生婆都沒有,婦女因難產或分娩時,沒處理好而往生的憾事,時有所聞。

「那個時候,有人家要生孩子時,就請鄰居裡有生產經驗的婦女來家裡幫忙接生,這次妳幫我,下次我幫妳。」父親說道。

聞言使我不禁想像,當婦女分娩過程中,若遇到子宮收縮機能不全、骨盆腔狹窄、胎位不正、胎兒過大,甚或羊水栓塞、臍繞頸時,這些幫忙接生卻毫無醫學知識的婦女,會遭遇多麼驚險的生產過程。

婦女難產是一道關卡,初生的嬰兒還要面臨下一道難關,在大陳島上還有一種好發於新生嬰兒身上的莫名病症,初期是發燒、頸部僵硬,進而全身肌肉僵直、痙攣,最後往往在七天內死亡,而且而且感染此怪病嬰兒的死亡率竟高達百分之五十。

在這個幾乎沒有醫療資源可言的大陳島上,世居的島民,自然也沒有足夠的醫療知識去了解,這樣的疾病究竟是什麼原因造成的?為什麼這些可憐的小嬰兒,會像受到詛咒一般,在出生的七天內就離開人世?

在無奈與恐懼下,大陳人把這種發生在初生兒身上,無從防範也無藥可治的可怕病症,稱之為:七日風。

一九四九年國民政府在大陸全面失守,被迫撤遷到台灣,僅剩東南沿海的島嶼,包括大陳島在內,還在國軍掌控之中,於是因緣際會的,大陳島成為國軍牽制與突襲共軍的前哨基地。一九五一年,胡宗南將軍以秦東昌的化名,出任「浙江反共救國軍總指揮」兼浙江省主席,進駐大陳島,在胡宗南的極力奔走、向台灣方面努力爭取資源下,這時包括醫療教育在內的各項資源才開始源源湧入,此後,大陳島的居民終於知道,這個好發在初生嬰兒身上的疾病叫做「破傷風」。

「我上頭原本有三個姊姊,其中有二個就是得七日風死的。」父親以一種無奈的語氣說著。

會員評鑑

4
2人評分
|
2則書評
|
立即評分
user-img
3
|
2016/12/04
每個人身上都有故事,從故事中可以看到時代、產業與生活,這種故事充滿血肉,而不會只有硬梆梆的歷史骨架。本書讓我想到《一個活著回來的男人》,同樣也是以自己的父親為經,歷史背景為緯,由小窺大,敘述自己的家族在洪流中的定位。比起後者帶有社會學研究的寫法,本書的文學筆調得以讓述說柔軟,並且加入了為人子女目睹父母逐漸老去的心境,將結束戰亂時代的慶幸與上代人因凋零而被遺忘的慨歎合而為一,總能引發讀者在情感上對於遙遠歷史的最深層共鳴。不過在論及歷史背景時,作者所採用的報導文學筆法不甚理想,很像國史館的官方資料原樣貼上,不經消化,導致全文軟硬不均,讀起來總有些違和,如果可以用自己的語言來敘述,相信本書會更加均勻與厚實。
展開
user-img
5
|
2015/03/07
從作者父親一生經歷的微觀角度,歷經日據、國共內戰、撤遷來台,最後落地生根,開枝散葉,這是上一代苦難的紀實,卻也一部濃縮的中國近代史,寫得真好!
展開

最近瀏覽商品

 

相關活動

  • 2024 山德森之年The Way of Kings
 

購物說明

若您具有法人身份為常態性且大量購書者,或有特殊作業需求,建議您可洽詢「企業採購」。 

退換貨說明 

會員所購買的商品均享有到貨十天的猶豫期(含例假日)。退回之商品必須於猶豫期內寄回。 

辦理退換貨時,商品必須是全新狀態與完整包裝(請注意保持商品本體、配件、贈品、保證書、原廠包裝及所有附隨文件或資料的完整性,切勿缺漏任何配件或損毀原廠外盒)。退回商品無法回復原狀者,恐將影響退貨權益或需負擔部分費用。 

訂購本商品前請務必詳閱商品退換貨原則 

  • 共和國截止加碼
  • 天下雜誌
  • 時報全書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