年度諮商展
當經濟指標統治我們:從GDP、失業率、通貨膨脹、貿易差額…反思我們的經濟生活

當經濟指標統治我們:從GDP、失業率、通貨膨脹、貿易差額…反思我們的經濟生活

Leading Indicators: A Short History of the Numbers That Rule Our World

  • 定價:380
  • 優惠價:9342
  • 本商品單次購買10本85折323
  • 運送方式:
  • 臺灣與離島
  • 海外
  • 可配送點:台灣、蘭嶼、綠島、澎湖、金門、馬祖
  • 可取貨點:台灣、蘭嶼、綠島、澎湖、金門、馬祖
  • 台北、新北、基隆宅配快速到貨(除外地區)
載入中...
  • 分享
編輯選書

GDP數字表現好,代表人民生活很美好?

經濟指數是概況,不能反映內部的實際差異。某種層次上,GDP是個陷阱,物價指數是個幻影。
如果想明白新聞報導裡,經常出現的經濟指數背後的意涵,這書是好起點。 作者本身擅評經濟、為《TIME》撰稿,這本書爬梳這些指標的由來始末及背後可能被誤解的狀況。

 

OKAPI 推薦

  • 【2015閱讀觀察 | 人文社科】補足能量,蓄勢待發。

    文/博客來編輯2015年12月22日

      八年抗戰期間……戰爭費用浩繁,破壞力又大,通貨膨脹與物價上漲……農人和工商界的收入,還可維持生活;軍公教人員的生活就很困難……為了維持最低生活,實施實物配給。生活雖苦,抗戰意志卻堅定不移。──國編本《高中歷史》第三冊 隨著戰爭的擴大,日 more
 

內容簡介

  GDP、失業率、通貨膨脹、貿易順逆差額……這些會在新聞版面上出現的數字,時常成為我們判斷經濟是否景氣的依據,也是選舉時政治人物拿來說嘴或宣示的目標。其實我們有可能都被這些統計數字給誤導了。

  例如美國對中貿易逆差擴大導致兩國外交關係緊張,但iPhone明明是美國研發和行銷,中國只是組裝來自各國的零組件再行出口,憑什麼把所有的帳都算到中國頭上?又如災後重建屬於政府支出,會讓GDP(國內生產毛額)成長,那麼我們可以說921或311之後,台日兩國的GDP成長是代表人民生活更好嗎?再說失業率降低是政府努力的目標,但是鼓勵大學生延畢或提早服役,導致就業率同時降低,這樣就算是好政策嗎?還有當主計處說消費者物價指數年增率創下62個月來最大跌幅,表示物價未來將維持低檔時,苦於房價租金高漲、薪資卻不漲的小老百姓只會一肚子火:你們政府官員是瞎了眼、沒看到生活實況嗎?還是,這些統計數字應該要有不同的算法與詮釋?

  一百年前「經濟」這個概念並不存在,直到這些指數發明,我們對經濟才有想像的依據,也才有計算的工具。不過,這些誕生在二十世紀上半葉的指數,已經不符合當下的產業結構,它們的限制也逐漸顯露出來。例如:在這些指數發明之初,人類社會還在努力掙扎脫貧,製造業是帶動經濟的火車頭,而GDP便是最適合度量製造業表現的指標。對應現下,GDP該如何被調整?除了指數,還有其他度量經濟活動的形式嗎?

  作者認為我們不能過分迷戀單一指數,總體經濟指數經常不能反映內部的差異性。同時,也別將總體經濟的數字過度延伸到個人處境,影響個人決定。更積極來說,在網路科技的年代,我們有更全面、更及時、更客製化的大數據蒐集,重點還是在,經濟對我們的意義是什麼?

名人推薦

  陳添枝(前經建會主委、台大經濟系教授)   專文
  瞿宛文(中研院人文社會中心)  專文
  葉家興(香港中文大學財金系)  專文

國際書評

  非常有意思的入門書,介紹經濟學家如何應用統計,以及政府如何用統計(statistics)統治國家(state)。――DIANE COYLE,《被賣掉的未來》作者

  作者用許多精彩的故事,告訴我們這些重要經濟指標的由來。原來這些數字背後都有各自的假設,它們不是忠實反映現實的鏡子,而是有用的工具。我們應該學「駭客任務」裡面的Neo,解放被經濟指數桎梏的想像,搞清楚何謂真實。――柯克斯書評

  雖然身為基金經理人,但在這本書裡,作者不只發揮分析的專長,還用說故事的方式,述說二十世紀常被忽略的偉大發明――經濟指數。他捨棄了許多術語,用淺顯易懂的方式,將總體經濟和日常生活緊扣一起,讓一般人也能理解經濟是怎麼回事。――出版家週刊

  如果想明白新聞報導裡,經常出現的經濟指數背後的意涵,這本書是很好的起點。經濟指數有其缺陷,不應毫不質疑。我們應小心謹慎那些指數測量了什麼,又是如何去量測的。――華爾街日報

  透過統計指數我們才能瞭解經濟情況,可見這些指數有多麼重要。作者生花妙筆,揭開這個習以為常的歷史過程,告訴我們:這些指數如何統治我們,誰發明它們,以及為什麼我們需要去重新思考它們。――哈佛商業評論

  作者用緊湊的情節推演統計的歷史。故事裡,統計數字讓全國人民成了想像共同體。這本書會讓你明白,在某種層次上,GDP是個陷阱,消費者物價指數是個幻影。―― James Grant,《葛蘭特利率觀察》(Grant's Interest Rate Observer)出版者

  我們活在一個大數據的時代,雖然如此,我們用以累積財富、衡量生產力、和量測社會繁榮的經濟指數卻不是絕對的真理,這些指數在政治的流沙中備受扭曲,在領導者見風轉舵的習性裡遭逢玩弄。作者清楚知道經濟不是一門硬科學,在這本不可多得的書裡,他告訴我們經濟指數的意涵到底是什麼。――Rana Foroohar,《時代雜誌》

  吸引人的入門作品,不時出現精闢的批評,最後提供全新的方向以應對數位時代的變局。――詹姆斯・高伯瑞(美國著名經濟學家)
 

作者介紹

作者簡介

Zachary Karabell


  哈佛大學歷史/國際關係博士,現任River Twice Research經濟研究與顧問公司總裁。曾為Fred Alger基金管理公司的首席經濟學家。有多部暢銷著作,主題涵蓋中美關係、蘇伊士運河、美國政治史等等。

  二○○三年,被世界經濟論壇評選為「未來世界的領導者」。

譯者簡介

葉家興(第1~6章)


  香港中文大學金融學系副教授、政大預測市場中心研究員。著有《陸生元年》,譯有《經濟學與社會的對話》、《世代風暴》、《理財最重要的一件事》、《囚犯的兩難》《未來事件交易簿》等。

葉嘉(第7-10章、結語)  

  香港中文大學翻譯系講師,翻譯學博士,從事翻譯歷史研究。
 

目錄

引言
第一章 《土地清冊》牽起的餘波
第二章  失業
第三章  國民所得與來自平斯科的人
第四章  經濟體系的創立
第五章  經濟格式塔
第六章  通貨膨脹:從主要指標到政府詐騙
第七章  消失的回報
第八章  iPhone在哪裡?
第九章  國民幸福指數
第十章  阿凡達駕到
 

詳細資料

  • ISBN:9789865727239
  • 叢書系列:左岸經普
  • 規格:平裝 / 352頁 / 25k正 / 14.8 x 21 x 1.76 cm / 普通級 / 單色印刷 / 初版
  • 出版地:台灣
 

內容連載

作者引言
 
如果說,我們關於經濟生活的很多假設是錯誤的,你會做何感想?如果說,這些假設一直左右我們的國內經濟政策,決定我們國際戰略的核心,甚至引發了二○○八至二○○九年的金融危機,殃及世界各國,你又會怎麼想?如果,這些「如果」都是真的,那該怎麼辦?
 
我們活在一個由經濟數據所定義的世界。我們對自身和社會狀況的評估皆基於這些數據。不論是國家經濟增長的速度、物價上漲的幅度、收入水平還是就業現狀,世上一切皆由數字統治。我們也把經濟統計數字視為成敗的絕對標誌。殊不知,這些數字在一個世紀前並不存在,多半在一九五○年也還未誕生,如今卻被奉為圭臬,神聖如自然定律。
 
就拿最近的兩個例子來說。二○一二年,失業率是美國總統大選的核心議題。許多報導都提到,沒有一位總統曾在失業率超過百分之七.二的情形下連任。當年夏秋兩季,每月公佈的失業報告成了眾所矚目的事件;每一次的數字都引來經濟正在復甦的斷言,以及經濟尚未復甦的批評。直到十一月大選日,失業率從來沒有下降到百分之七.二的關鍵水平,在歐巴馬總統連任成功之際,數字始終徘徊於百分之八左右。歐巴馬的勝利,似乎已經打破了頑強的歷史規律。但果真如此嗎?其實不然,原因將在書中詳述。簡單地說,我們對機率和可能性的觀感是錯的。這樣的數字從何而來?現在應該如何理解?這正是本書的主題。
 
另外一例,是一個廣為認知,並且於社會和政治均影響深遠的「事實」:美中貿易赤字。沒有哪項議題能較這個數字更重要,而兩國至少從二○○一年開始關係緊張,也是由此而起。美國國內,所有人無分政黨,全都有志一同譴責中國不公平的貿易做法,認為那不僅拖累美國的工資水平,導致製造業工作的流失,也傷及全球金融體系。但是,如果說真正的貿易赤字其實很小,甚至可能不存在,事情又會怎樣呢?這說法似乎古怪,但事實正是如此。我們仰賴政府每月編制的貿易數字,數字也顯示貿易赤字的確存在。然而,正如以下章節所述,這些統計數據所描述的世界,和真實生活的世界之間常有差距。我們生活的世界實際上迥然不同於統計數字描繪的世界。

會員評鑑

5
2人評分
|
2則書評
|
立即評分
user-img
5.0
|
2019/12/09
劇透警告
當年印度人創造了數字,應該沒想到它如今會被廣泛地運用在我們的日常生活當中。
尤其我國的領導者經常會拿數字、指標出來告訴大眾,目前的經濟狀況是幾年幾年最佳,但我們必須產生質疑的是,這樣數字真能反映出真實的情況嗎?
然而,透過這本書,作者提醒我們應該更宏觀的看待經濟指標,而不要只被片面的數字所迷惑。
數字並不全然反映出真實的狀況,尤其在「各取所需」的狀況之下,真實的狀況往往只會被塗上一層厚厚的粉餅。
-
或許就像馬可吐溫所說的,「世界上有三種謊言-謊言、該死的謊言,以及統計數字。」
特別在資訊爆炸的時代當中,我們追求淺顯易懂的表達方式--數據。如果一旦沉迷於數字當中,反而更加難以正視現實的複雜本質。
-
「目前人們對於經濟數據的依賴之深,是前所未有的;經濟指標對我們的用處之小,也是前所未有的。」--選自書中
特別在選舉方酣的現下,唯有戴上理性的眼鏡,去看待政治人物掛在嘴邊的經濟指標,做出正確的判斷。不盲目於看待任何一項經濟指標,唯有用心去感受才是最真切的。
展開
user-img
5.0
|
2015/09/10
這本書我想是想要述說,過去的數據發展有其歷史因素,為了解決當下的問題而發展出各樣的數據指標,但過去的指標在發展之初就已經受到技術、人力的總總因素而有所侷限,無法完全提供全面且清晰、正確的視野。

雖然只能得到籠統的統計數據但利用這些資料可以作為政府政策的依據。舉例來說在沒有數據的過往,政府就像在深夜無光的晚間,開著車去沒有任何照明的清況下載著人民前進。而在有數據的提供下,就好像把車子裝上了車燈,讓政府能多少看清楚前方的方向並藉此去發現問題且做調整。這樣的情況確實比沒有數據來的好多了。

但目前總總的數據也使人們模糊了焦距。如我們透過國民所得GDP的高低來衡量人民的生活水準程度,卻無法保證高GDP的國度,其人民是否過的較為幸福。 另外因為統計數據都是依照可評斷的標的來得到的,因此那些模糊、無法定義的指標就不得不捨棄。

當然現今的社會 因科技的進展 我們可以引進先進的技術來改善過去數據內容的不足。同時去深思那些我們無法用數據來表達的元素,如何影響我們的生活,而非對它們視而不見。


About this book, GDP and other economic indicators, I think the author wants to tell the readers one important issue that the economic index was built for solving or explaining special problem in the past. For solving these special problems such as unemployment rates or inflation, government developed some indexes by statistics. Although these indexes offer a lot of information to the government, we still need to know these data cannot represent the whole real world because there are many factors that cannot be measured.

Government made policies to establish centers for employees’ training or try to balance between inflation and that economic situation after they get these indexes.
Two centuries ago, we didn’t have any indexes could that help government departments or agencies to make decisions. We could imagine that it was like driving a car at night but the lights were not turned on, in the situation, accident could happen easily. Nowadays it is getting better when we get some statistics to help us, just like when we are driving at night and we turn on our headlights that help and guide us drive safely. We can find some problems and adjust our direction if we know that path already deviate the targets. This situation, have indexes that we can review, is better than without any statistical data but we still need to remember that the indexes can’t response one hundred percent fully to our real life. For example, we use GDP index to represent people’s life status but this index can’t guarantee that the people are happy when the GDP is high. Another thing, statistical data must be gotten from measurable factors so we have to ignore some elements if we cannot measure them.


I think the book wants to tell us that we can use new technology to get more useful data and detailed information from people and companies anywhere、anytime by mobile phone、Internet or other portable sensors to improve the data that we need. We also need to consider that there are still some elemental factors that cannot be measured until now. We cannot focus on the statistics alone and ignore invisible factors in this world. Everything is important in our life.
展開

最近瀏覽商品

 

相關活動

  • 【人文社科、生活風格】堡壘文化|奇光|雙囍|廣場,電子書聯展, 單本88折,雙書82折!
 

購物說明

若您具有法人身份為常態性且大量購書者,或有特殊作業需求,建議您可洽詢「企業採購」。 

退換貨說明 

會員所購買的商品均享有到貨十天的猶豫期(含例假日)。退回之商品必須於猶豫期內寄回。 

辦理退換貨時,商品必須是全新狀態與完整包裝(請注意保持商品本體、配件、贈品、保證書、原廠包裝及所有附隨文件或資料的完整性,切勿缺漏任何配件或損毀原廠外盒)。退回商品無法回復原狀者,恐將影響退貨權益或需負擔部分費用。 

訂購本商品前請務必詳閱商品退換貨原則 

  • 經典翻譯文學展
  • 世界閱讀日(書評)
  • 兒童自然生態展_本本折$2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