讀書日
走向嵇康:從情之有無到氣通內外
  • 定價:300
  • 優惠價:9270
  • 本商品單次購買10本85折255
  • 運送方式:
  • 臺灣與離島
  • 海外
  • 可配送點:台灣、蘭嶼、綠島、澎湖、金門、馬祖
  • 可取貨點:台灣、蘭嶼、綠島、澎湖、金門、馬祖
  • 台北、新北、基隆宅配快速到貨(除外地區)
載入中...
  • 分享
 

內容簡介

本書連結「情」與「氣」的前後呼應,提出「走向嵇康」的進路,
揭示嵇康在會通魏晉玄學史與文化史上的關鍵角色,
豁顯再造嵇康為魏晉新道家的另一座高峰。

  玄學界長期置身於湯用彤以宇宙論及本體論來界分漢代思想與魏晉玄學的典範論述,因此向來視魏晉氣論為漢儒舊思維的殘留,而未能給予應有的重視,有鑒於此,本書一則依據情之有無的論題,重探何晏、王弼與郭象的玄學軌跡,二則嘗試與當代氣論接軌,探源於《莊子》,開啟「氣」的視域,從嵇康〈聲無哀樂論〉出發,向〈琴賦〉(音樂)、〈明膽論〉(才性)、〈宅論〉(養生〉三個面向予以延伸落實。

  本書透過「情」與「氣」的前呼後應,共同攜手來突破向來以本體論為宗之魏晉玄學的框限,提出「走向嵇康」的進路,有效地連結玄學與魏晉感文化、才性論的關係,並使形式化的玄學從走向生活化的玄學,深盼這一趟開之以「情」又繼之以「氣」的探索之路,得以重塑嵇康在魏晉玄學史上的角色,進而與向來蔚為主流的有無之論,共同勾勒出更為完整的玄學史圖像,由是思想史上的氣論,亦終於能在此承先啟後,成為足以血脈一貫的學術風潮。
 

作者介紹

作者簡介

吳冠宏


  1965年,生於臺灣花蓮,國立臺灣大學中國文學研究所博士,現任國立東華大學中文系教授、《東華漢學》主編。研究領域為魏晉學術、儒道思想、中國思想史。著有《魏晉玄論與士風新探──以「情」為綰合及詮釋進路》(1997年)、《聖賢典型的儒道義蘊──以舜、甯武子、顏淵與黃憲為釋例》(2000年)、《魏晉玄義與聲論新探》(2006年)及多篇學術論文著作。
 

目錄

自序
導論

第一章
貴無與滯有──王弼聖人有情說之兩種詮釋向度的檢視及其對話
第一節 王說歷程性的探索──從聖人無情到聖人有情之轉變
第二節 著力於玄學內在理路的王說詮釋
第三節 側重於士人尚情心態的王說詮釋
第四節 兩種詮釋向度的對話
結語

第二章
從莊子到郭象──在無情說上「修證實踐」與「玄思智解」的對話
前言
第一節 莊、惠有情無情之辯
第二節 郭象注「莊惠有情無情之辯」於義理內涵上的承轉
第三節 從「無情」到「聖人無情」
第四節 修證實踐與玄思智解的對話
結語

第三章
從莊子到嵇康──「聲」與「氣」之視域的開啟
前言
第一節 兩種連結「莊子──嵇康」之論點的檢視
第二節 從莊子到嵇康──「聲」與「氣」之視域的開啟
第三節 魏晉氣論之可能
第四節 嵇康〈聲無哀樂論〉中的儒道對話
結語

第四章
從情志到神氣──嵇康〈琴賦〉中以樂體道之義涵探析──兼論與〈聲無哀樂論〉的互補關係
前言
第一節 從「稱其材幹以危苦為上」到「至人制琴以託心、彈琴以契道」
第二節 從「以悲哀為主、以垂涕為貴」到「宣和情志、導養神氣」
第三節 抒情可轉,至人可擬
結語 情智相濟,雙美並進

第五章
才性之氣與相須之理的交會──嵇康〈明膽論〉之明膽關係試詮
前言
第一節 〈明膽論〉於才性論史上的歷史位置
第二節 嵇康〈明膽論〉之「明膽關係」試闡
第三節 才性之氣與相須之理的交會

第六章
從「自足於內」到「氣通內外」──阮德如與嵇康〈宅無吉凶攝生論〉等四篇試解
前言
第一節 嵇康與阮德如對攝生議題的關懷與共識
第二節 阮德如「自足於內:黜邪虛以崇正實」──追術者以小道自溺
第三節 嵇康「氣通內外:相須以合德」──偏恃者以不兼無功
結語

後記
參考書目
索引
 

詳細資料

  • ISBN:9789863500841
  • 叢書系列:身體與自然叢書
  • 規格:精裝 / 326頁 / 15 x 21 x 4.56 cm / 普通級 / 單色印刷 / 初版
  • 出版地:台灣
 

內容連載

導論(摘錄)

過去學界一直無法妥善處理魏晉才性氣性論與本末有無之玄學間的鴻溝,魏晉之氣化論更被視為一種漢儒舊思維的殘留,晚近學界盛行氣論與身體觀,並視中國典型的世界觀為氣一元論,此乃大小傳統共享的文化資產;然相較起來,以本體論為宗的魏晉玄學,其氣論卻一直未受到應有的正視,是以開啟嵇康之氣論,若相較於傳統關注的玄論如何晏、王弼之貴無、裴頠、向郭之崇有,當更能與當代氣論接軌,進而有效地回應諸如魏晉風度、名士情調、才性論……等時代的核心議題。先前沒有「氣」的視域作為人學的基源,獨「情」難鳴,而今透過「情」與「氣」的前呼後應,不惟是筆者前後期學術視域歷程性的階段發展,更期能經由兩者的相援並濟,共同攜手來突破向來以本體論為宗之魏晉玄學的框限,以重塑嵇康思想在會通魏晉玄學史與文化史上的角色及地位。

經由以上的探根溯源可以了解,本書所形成諸多論述與緣由,頗類無聲的蛻變般,依然在緩步慢行中,由於諸篇文稿跨時頗久,幾經修改,皆已非當年初稿模樣,如今加以統整成書,各篇雖可獨立研讀,彼此之間其實仍是相關互涉。筆者習慣以問題意識作為撰述進路,而向來不喜作地毯式的舖陳,如此東敲西擊,自難成結構縝密、調性一貫的論述,不過若能掌握其間的轉化痕跡,便能知曉全書乃「從情之有無到氣通內外」之發展脈絡下延續性的產物。

本書第一章開始環扣在王弼聖人有情說的研究上,其論述的關鍵乃在將材料轉向〈致荀融書〉,並透過「王弼與孔子」、「王弼與何晏」這兩種視域的參照,使我們不再僅依聖人有情說來分析王弼的思想,而能從聖人無情至聖人有情的發展以體現王弼歷程性的思想建構,一改以往「結構性」的理解模式而轉向「過程性」的探究。

最近瀏覽商品

 

相關活動

  • 21世紀的人生難題,線上解憂價,單本88折,二本85折!
 

購物說明

若您具有法人身份為常態性且大量購書者,或有特殊作業需求,建議您可洽詢「企業採購」。 

退換貨說明 

會員所購買的商品均享有到貨十天的猶豫期(含例假日)。退回之商品必須於猶豫期內寄回。 

辦理退換貨時,商品必須是全新狀態與完整包裝(請注意保持商品本體、配件、贈品、保證書、原廠包裝及所有附隨文件或資料的完整性,切勿缺漏任何配件或損毀原廠外盒)。退回商品無法回復原狀者,恐將影響退貨權益或需負擔部分費用。 

訂購本商品前請務必詳閱商品退換貨原則 

  • 共和國截止加碼
  • 天下雜誌
  • 時報全書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