兒童自然生態展
逆光的系譜:笠詩社與詩人論

逆光的系譜:笠詩社與詩人論

  • 定價:600
  • 優惠價:9540
  • 本商品單次購買10本85折510
  • 運送方式:
  • 臺灣與離島
  • 海外
  • 可配送點:台灣、蘭嶼、綠島、澎湖、金門、馬祖
  • 可取貨點:台灣、蘭嶼、綠島、澎湖、金門、馬祖
  • 台北、新北、基隆宅配快速到貨(除外地區)
載入中...
  • 分享
 

內容簡介

  一九六四年,笠詩社以「回歸本土」的詩學主張,聚集了戰前出生的前行代以及戰後世代詩人,開啟臺灣新詩的一頁歷史。五十年來,致力引介世界詩思潮,並孕育許多極富代表性的本土詩人,在臺灣文學史上,「笠」已是本土詩學與文化運動的輝煌印記。

  本書作者陳明台多年來以「笠」詩人與台灣文學研究者雙重身份,積極參與現代詩創作與論評,也對「笠」詩社與笠詩人進行長期大量而深入的研究,一方面鉤勒出「笠」詩社的發展歷程,另一方面則精巧捕捉「笠」詩人各自獨特的詩藝發展軸線,如何形構出「笠」詩社之時代共相。評論之間,帶有詩人對「詩觀」的基本認識與展現。

  本書即為陳明台歷年相關論述之集結,分為兩部分,第一部分為「笠詩社論」,論述笠詩社自成立迄今所標榜的詩精神、發展的共同傾向、臺灣主體意識的立場,以及笠詩人群共通不移的理念內涵。第二部分為「笠詩人論」,以世代特質區分,突顯在集團理念當中的詩人本質,針對巫永福、陳千武、詹冰、錦連、白萩、杜國清、李魁賢、趙天儀、岩上、李敏勇、拾虹、陳鴻森、曾貴海、江自得、鄭烱明等笠詩人的創作特色加以分析,具有史料意義,對詩社與詩人研究亦具備重要參考價值。
 

作者介紹

作者簡介

陳明台


  1948年生於臺中豐原,中國文化大學歷史系學、碩士,日本東京教育大學文學研究所東洋史學組碩士,筑波大學歷史人類研究所東洋史學組博士課程修畢,是戰後出生「笠」詩人。曾分別於1969、1991年獲「青年新詩人獎」與「巫永福評論獎」。

  曾任臺灣兒童文學學會理事、臺灣現代詩人協會常務理事、臺灣筆會理事、中正大學臺文所副教授、淡江大學日文系講師及副教授、東吳大學中文系及靜宜大學人文科兼任教授。

  著有詩集《孤獨的位置》、《遙遠的鄉愁》、《風景畫》;評論集《心境與風景》、《臺灣文學研究論集》、《抒情的變貌──文學評論集》、《強韌的精神──臺灣文學研究論集2》等,編有《桓夫詩評論資料選集》、《陳千武全集》12冊、《鄭烱明集》、《陳鴻森集》、《臺中市文學史初編》、《美麗的世界》等,以及譯著多種。
 

目錄

自序 誠實的發言

Ⅰ 逆光的系譜——笠詩社論

  鄉愁論——臺灣現代詩人的故鄉憧憬與歷史意識
  綿延不絕的詩脈——笠的系譜與風貌
  清音依舊繚繞——解散後銀鈴會同人的走向
  世代的傳承,風格的形成——笠詩社的少壯派詩人論
  論臺灣現代詩的橫的移植——從風車詩社到笠詩社
  笠詩人與日本前衛思潮

Ⅱ 批評和想像——笠詩人論(一)
  強韌的精神——巫永福論
  發生的事,發生的文學——陳千武論(一)
  計算的美學——詹冰論
  詩、夢、歷史與現實——陳千武論(二)
  硬質而清澈的抒情——錦連論

Ⅲ 抒情和即景—笠詩人論(二)
  凜烈的現實精神——白萩論
  美的狩獵者——杜國清論
  風景鮮明的詩——論李魁賢的旅遊詩
  寫實的旗手——趙天儀論
  濃郁的鄉土情——岩上的詩

Ⅳ 暗喻和現實—笠詩人論(三)
  鎮魂之歌——李敏勇的詩
  飄泊之歌——拾虹的詩
  悲愴的命運、苛酷的現實——陳鴻森論
  冷澈而熾烈,理性又感性——江自得、曾貴海、鄭烱明醫生詩人論

  後 記 晃盪在逆光中的記憶
  附錄一 哀愁、虛幻與無常——論陳明台的詩/寒渝
  附錄二 陳明台著作目錄
 

後記

  晃盪在逆光中的記憶


  這本書的出版,對我而言,可以說是遲來的快慰。早在一九八○年代末期,我已經為本書書名《逆光的系譜》作了定調。偶然讀到的一本書中的內文的一段:「……逆光的時代,站在逆光的位置,傑出的文學者昂然地挺直身子,在此起彼落的黑暗的陰影包圍之中,提起筆,不斷地發出他們微弱的卻是帶有反逆的強有力的聲音……」這一段文字至今日仍然深深烙印在我的腦海裡,未曾忘懷。

  我的青壯期的二十年間,一九六○至一九八○年代,臺灣可以說是處於一個逆光的時代,對於本土文學家而言,沒有閃耀的光譜照射他們倔壯的身影,秉持著意志和對於自身土地的關懷,他們各自努力不懈地記錄下時代的狀況中個人的體悟、思索與省察,那是一個受到拘束的時代,他們有許多是不曾妥協地想盡方法記述下足以提供給後人的文學證言。說是一種困厄中的掙扎,也是一種時代狀況帶來的千載難逢的機遇。

  我的文學發展成長期正好遇到這一機緣,因緣際會,也是「一期一會」才有的契機與轉折。一九六○年代末期到一九七○年代初期的文學成長期邂逅了一些優秀的本土文學指導者,和幾位同輩的文學追求者,讓我受益良多,由於這些人的衝撞、切磋,才奠定了我邁向本土文學的良好基石。一九七○年代中期到一九八○年代初期的留日生涯,也是我文學生命中的一個轉捩點。我接觸到的思想、文學和狀況讓我有更大的開悟和超越的潛能,而晃盪在逆光時代之中的種種政治、社會、文化層面的記憶也蘊植了我內面的創作質素與理念,建立比較強而有力的自我省視和自我追尋的信心,這一直是我從事文學創作、評論、教學、閱讀批評強韌的支持和堅固支柱。不斷地成為我文學追求的動能,促成源源不斷的脈流。

  我在《笠》詩刊與詩社成立之前,就對它有所理解、關懷與熱情參與,那也是一種晃盪在逆光中難忘的記憶和體驗,這本書全部的論述篇章都是由於這一機緣交會的產物、成果。

  這本書包括了兩個重要的部分,其一是笠詩社論,論述笠詩社的共同傾向、精神意識與詩人共通不移的理念,其中〈鄉愁論〉一篇完成最早,對笠詩社存在的重要精神根據,臺灣主體意識,現實狀況的批評精神,以「故鄉憧憬」此一概念來加以發揮和展開論述。另外的篇章則從文學交流與世代特色來加以探討,闡明笠詩社的共同體詩人的精神和本質。其二,笠的詩人論,則以世代的特質區分,並從突顯個人詩本質與精神的視野來加以論述與思考。這兩部分的篇章包括了一九八二年以降到二○○五年為止的長期間創作的評論,比較縱橫自由的論略,以及學術研究論文,多數在學術研究會上發表,有固定的格式規則,稍有差別的方式構成。

  今日回顧這些篇章,引起我個人的許多省思與感觸。時過境遷,笠詩社與詩人的構成已大有不同,精神和主張的掌握也顯凌亂,傑出的詩人已然存在不多,令人百感交集。然而本書仍具有資料保存,提供不同主張與觀點的意味,這也是它所以問世見諸天日的意味吧。

  代序的〈誠實的發言〉一篇發表於《臺灣文藝》雜誌一百期,從省思狀況與創作意念出發,今日仍具極大意義,故以此為序言。

  謝謝前衛出版社慨允出版本書,也謝謝鄭清鴻兄的盡心盡力促成出版。

陳明台
 

詳細資料

  • ISBN:9789578017788
  • 叢書系列:台灣文學研究系列
  • 規格:平裝 / 528頁 / 15 x 21 x 2.64 cm / 普通級 / 單色印刷 / 初版
  • 出版地:台灣
 

內容連載

鄉愁論—臺灣現代詩人的故鄉憧憬與歷史意識



詩人總有兩個故鄉,一個是他所歸屬的,一個是他真正生存的⋯⋯

這是一位出名的評論家在他的一篇評論裡開頭的一段,對於故鄉的概念,這段話提示了兩個層面的界定,第一個層面「他所歸屬的」可以說是比較狹義,確定而具體,限制了存在的空間而設定的。第二個層面「他真正生存的」可以說是比較泛泛的說法,曖昧而精神的,不拘束於時空座標而設定的。如果說前者是外在的指陳,則後者可以說是內面的呈示。例如我們通常說的「生長的地方的故鄉」和「心中憧憬的故鄉」可以用來加以區分和說明。值得注意的是,這位評論家在他論文的終結,將故鄉與歷史的意識、根源的形象做了連結而加以強調。

鄉愁這一概念則是基於故鄉的概念而發生的。鄉愁的意味,一般以為是指在異鄉、異域產生的思念故鄉的情緒。往往鄉愁與地平線會被聯想在一起。當然在廣泛的所謂「事物的鄉愁」的意味之外,狹義的鄉愁應該只限於故鄉的意識來表現。

縱然如此,除了限制於「生長的地方的故鄉」發生的鄉愁意識(亦即狹義的說法),鄉愁的意味應該可以有所延伸而產生較大的暗喻。其一是喪失了故鄉的意識,不只是遠離了故鄉,而是被流放,被迫永遠失去故鄉而產生的鄉愁意識,或者是對於誕生的根源持有暗鬱、黑漆漆的感覺、沒有了故鄉的意識等等。其二是鄉愁作為誕生的根源象徵,作為人發祥源地,由此而產生「生的憧憬」或藉此連接生的鄉愁意識。這種憧憬即使立基於自身活著的時空座標,而能充分感覺時,也可能發生,可以擴大而具有一般共通的性格。例如以大地為母性的象徵,而連結母性與故鄉憧憬為一體,又如對於自然(風物)持有特殊的憧憬。其三是鄉愁與歷史意識,經由故鄉的憧憬,引發對於以時空為座標、自己所背負的歷史淵源追蹤的心情,或者對於綿延不斷的傳統尊崇、親切感、省察等等,亦即經由對於自身所背負之傳統與歷史的凝視而產生的鄉愁意識。

最近瀏覽商品

 

相關活動

  • 【文學小說-華文創作】一本書的誕生,要攻略多少出版環節?一探出版業秘辛與編輯工作的甘苦
 

購物說明

若您具有法人身份為常態性且大量購書者,或有特殊作業需求,建議您可洽詢「企業採購」。 

退換貨說明 

會員所購買的商品均享有到貨十天的猶豫期(含例假日)。退回之商品必須於猶豫期內寄回。 

辦理退換貨時,商品必須是全新狀態與完整包裝(請注意保持商品本體、配件、贈品、保證書、原廠包裝及所有附隨文件或資料的完整性,切勿缺漏任何配件或損毀原廠外盒)。退回商品無法回復原狀者,恐將影響退貨權益或需負擔部分費用。 

訂購本商品前請務必詳閱商品退換貨原則 

  • 三采全書系
  • 歐萊禮社方展
  • 尖端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