讀書日
企業倫理與企業社會責任

企業倫理與企業社會責任

可購買版本(1)

  • 定價:280
  • 優惠價:9252
  • 本商品單次購買10本8折224
  • 運送方式:
  • 臺灣與離島
  • 海外
  • 可配送點:台灣、蘭嶼、綠島、澎湖、金門、馬祖
  • 可取貨點:台灣、蘭嶼、綠島、澎湖、金門、馬祖
  • 台北、新北、基隆宅配快速到貨(除外地區)
載入中...
  • 分享
 

內容簡介

  企業倫理就是企業在追求利潤的過程中,應遵守公平正義的原則,也就是「公平義取天下財」。

  企業社會責任強調企業對顧客、員工、生意夥伴、環境和社區的責任;這樣才能永續經營、長期獲利,同時並達到社會全體最大的利益。

  歷任經建會副主委、台灣大學校長、國防部長、工研院董事長等要職的財經學者孫震,多年前曾與李國鼎先生一起推動第六倫,亦即群我倫理,引起廣大社會迴響;近年積極倡導「企業倫理」,開工商風氣之先。

  企業倫理和企業社會責任已逐漸成為全球企業新顯學,在台灣也日益受到重視。繼出版《理當如此──企業永續經營之道》(天下文化,2004),提出倫理與品德是企業重要競爭力後,孫震再以本書深入探討企業倫理和企業社會責任相關的重要議題,由於寫作時間跨越全球金融海嘯爆發前後,因此書中對這次金融海嘯也有獨到的社會觀察。

  孫震在書中旁徵博引中西古今名著和思想,從霍布斯、亞當?史密斯、韋伯到梭羅;從孔、孟、曾子、司馬遷、陶淵明到蘇東坡等。他強調,企業倫理的基本原則是公平、無欺,企業若在公平的原則下追求自己的經濟利益,就能同時達到社會公益。

  孫震同時提出人生的「幸福方程式」,他將人生追求的目的分為經濟價值、社會價值、倫理價值和精神價值四種,共同構成人生的幸福函數,強調「追求世俗成就不可太急切,對倫理價值和精神價值有一定的堅持,才是人生幸福的根本。」

  孫震近年積極倡導「企業倫理」,並擔任《遠見》雜誌企業社會責任獎評審團主席。

作者簡介

孫震

  國立台灣大學經濟系畢業,獲美國奧克拉荷馬大學經濟學博士。歷任台大經濟系教授、行政院經濟建設委員會副主任委員、台大校長、國防部長、財團法人工業技術研究院董事長、元智大學遠東經濟講座教授等職。現為台大名譽教授、元智大學名譽講座。

  孫震著作甚豐,重返教職後之近作有《台灣發展知識經濟之路》、《台灣經濟自由化的歷程》、《人生在世》、《時還讀我書》、《理當如此─企業永續經營之道》、《經濟發展的倫理基礎》、《台灣高等教育發展的方向》、《人生的探索與選擇》等書。

 

目錄

推薦序
博學深思,常有卓見 施建生
雖有榮觀,燕處超然 賴英照
「企業倫理」不再曲高和寡──孫震教授是大功臣 高希均

自序
公平與無欺

第一篇:企業倫理

倫理的形成
倫理是目的,還是手段?
中西倫理觀的比較
人性唯善
企業倫理
企業倫理可教嗎?
導之以政,齊之以刑
公司治理與企業倫理
企業社會責任與企業倫理
社會企業的興起

第二篇:社會資本

社會資本
人的行為與價值觀
人生的幸福方程式
台灣當前的倫理危機
為社會守護誠信
富而好行其德
儒家思想與現代經濟成長
儒家文化的經濟意義

第三篇:企業社會責任

股東利益與企業社會責任
顧客、員工、生意夥伴
企業的環境責任
企業公益與捐贈
企業對社會的基本貢獻
企業社會責任的界限
企業社會責任的發展
眾聲喧嘩──再談企業社會責任
企業社會責任過猶不及
太多人做了太多太超過的事
見利忘義
為人謀而不忠乎
企業的產品責任

第四篇:政府智慧與個人責任

二次金改的疑慮
賣掉公股,錢到哪兒去了?
為什麼要民營化
該倒的就讓他倒
大到不能倒
經濟成長、生產力與工資
攤販經濟學
不降其志,不辱其身
善良的撒馬利亞人
將相本無種

 

推薦序言一

施建生
台大名譽教授
博學深思,常有卓見

  作者與我相交已超過半個世紀,是真正的老朋友了。有一天同在一場喜宴的筵席上,他忽然對我提出要我為他的新著《企業倫理與企業社會責任》寫一篇序,乍聽之下,不無驚異,但他的辭意是那麼的懇摯,實使我沒有勇氣推辭這份榮幸的任務。

  伯東兄平時博學深思,常有卓見,是我久知的。但如果沒有讀過他的這本新著,我是無法知道他對我國古籍讀得這麼多,而且讀得這麼通透,可以隨時用來解釋現代思想,使其間融會貫通,增加國人的理解。現在除了自慚不如外,唯有增加我對他的欽慕。

  他常在新著中引述經濟學鼻祖亞當.史密斯之《道德情操論》中的「『公平』必須要求,『仁慈』只能期待」一語,這確是史密斯在該著中所要傳輸的要旨之一。現在我想再引該著在這方面所表達的言詞加以申述,以資補充。

  史密斯說:「仁慈是增添社會建築之光彩的裝飾品,不是支撐社會建築的基礎。所以只要建議實踐仁慈就可以了,不必強求。相反的,公平(或譯正義)則是支撐社會整座建築的主要棟樑。」、「沒有仁慈,社會仍可以存在,雖然不是存在於最舒適的狀態,但是沒有正義的存在,必定會使社會全部毀滅。」(Adam Smith, The Theory of Moral Sentiments, (ed.) D.D. Raphael and A.L. Macfie, Clarendon press, Oxford, England, 1976, p.86)

  史密斯進一步指出,社會秩序必須具備的先決條件是一套體現正義規則的成文法,並組成一個政府,由其徹底推行。因此正義固然重要,但社會上一般人士仍有許多不能將之完全實施。他說:「由於違背正義是人們絕對不肯彼此忍受的,民政官長就不得不運用國家的權力強制人民實施此一美德。沒有這種預防,公民社會將會變成一個流血混亂的場地,每個人認為自己受到傷害時,就會以他的雙手為自己報仇雪恥。」

  因此伯東兄在新著中曾四次提到「台灣大學校友中出了一個貪汙受賄、厚顏無恥的政客」。對於這樣一位政客,自然只有由司法究辦,以發揮史密斯所謂的「法律的權威」(authority of law)。但此人「在位時玩法弄權,貪汙收賄,『A』國家的錢,利用人頭藏到國外,下台後東窗事發,為司法究辦,不但國人盡知,而且已經成為國際醜聞,自己卻誇誇其談、恬不知恥。」由此可見,司法仍有不逮,根本之道恐怕還賴教育。

  對於這一點,史密斯在其另一更著名的《國富論》中曾有論述,但他當時所指的是國民基本教育。我在這裡所指的是包括各級學校教育,以及家庭教育與社會教育等廣義的教育。史密斯當時之所以只說基本教育,我想是由於他面對的是工業革命正啟動的英國。我之所以提出廣義的教育,是面對當前台灣的情形。就此而論,則凡畢生獻身於教育事業如伯東兄者,自可以曾略盡棉薄而自慰,並應再加努力而自勉。謹書以上數行以報答邀約撰寫序文的盛意於萬一。

推薦序言二

賴英照
司法院院長
雖有榮觀,燕處超然

  孫校長這本新書,探討企業倫理和企業社會責任的問題,寫作時間跨越金融海嘯爆發之前到經濟衰退開始之後,全書兼有事前的預言和事後的反思。海嘯之前,孫校長就斷言,嚴厲的沙賓法(Sarbanes–Oxley Act, 2002)不能防止企業作弊。海嘯之後,他更痛斥「太多人做了太多『太超過』的事,結果釀成大禍」。

  為什麼嚴刑峻法也阻擋不了「太超過」的惡行?孫校長指出,是因為大家忽略了倫理的重要:「人如果缺少倫理的節制,一心一意想賺錢,不論制度如何健全,懲罰如何嚴厲,都難免發生弊端,特別是當面臨重大的利害選擇之際」。

  作者再三引用孔子的名言:「導之以政,齊之以刑,民免而無恥;導之以德,齊之以禮,有恥且格」(論語,為政第二);他也引述經濟學人(Economist)的報導:「很多人都同意,解決美國企業倫理問題唯一的方法,就是解僱所有35歲以下擁有MBA學位的員工」(2007年5月12日,P.71),因為這些人沒有接受適當的倫理教育。這兩段話,相隔二千五百年,卻都凸顯倫理的重要。缺乏倫理的基礎,再多的嚴刑峻罰,也改變不了「法令茲彰,盜賊多有」的宿命。

  為了說明倫理的重要,孫校長旁徵博引中西名著,從霍布斯(Thomas Hobbes)、亞當‧史密斯(Adam Smith)韋伯(Max Webber)、梭羅(Lester Thurow)的著作,到世界銀行(World Bank)的專題報告;從孔子、孟子、曾子、司馬遷、陶淵明、蘇東坡的名句,到李國鼎的第六倫,都在徵引之列。這種對企業倫理的堅持,直接挑戰「寧做殺頭生意,不做賠錢買賣」的商場文化,也顛覆嚴刑峻法就足以防止弊案的傳統思維,可說是這本新書的特色。在金融海嘯和經濟蕭條的浪濤席捲全球之際,特別發人深省。

  事實上,企業倫理的提倡,已經成為國際間企業規範的重要內涵。即使在資本主義最為濃厚的美國,公司治理準則(American Law Institute: Principles of Corporate Governance)也明定,企業「得適切考量倫理因素,採取適當負責之業務行為」;(“May take into account ethical considerations that are reasonably regarded as appropriate to the responsible conduct of business”);「為促進公共福祉、人道、教育及慈善之目的,得在合理範圍內,使用公司資源,從事捐助行為」(“May devote a reasonable amount of resources to public welfare, humanitarian, educational, and philanthropic purposes ”)。同時,超過半數的州法更規定,經營者可以使用公司資源,照顧員工、債權人、客戶、往來廠商及社區等利害關係人的利益。

  適用範圍更為廣泛的經濟合作發展組織公司治理準則(OECD Principles of Corporate Governance),則更要求董事會及監察人經營業務時,「應遵守高度的倫理標準,並應考量利害關係人的利益」。(“The board should apply high ethical standards. It should take into account the interests of stakeholders. ”)值得注意的是,這裡用「應」(should),而不是「得」(may),規範意義更強。此外,聯合國所倡議的全球盟約(Global Compact),則呼籲各國企業應建立共通的價值與行為準則,俾使全球市場具有「人的面貌」(a human face)。孫校長倡議企業倫理的重要,和國際思潮可謂不謀而合。

  比國際思潮更進一步的是,本書強調人格特質和精神價值在公司治理的關鍵地位。企業倫理做為公司經營的規範,能否妥善執行,發揮良好的效果,固然是制度設計的問題,但更和經營者的人格特質息息相關。孫校長認為:「追求世俗成就不可太急切,對倫理價值和精神價值有一定的堅持,才是人生幸福的根本。」對企業而言,倫理價值和精神價值不但是人生幸福的根本,更是公司治理的根基。

  作者數度引述蘇東坡「月夜與客飲杏花下」的詩句:「山城酒薄不堪飲,勸君且吸杯中月。」酒杯中的月色,清麗皎潔,比杯中薄酒更為珍貴。孫校長同時也引用蘇東坡「超然臺記」的話:「凡物皆有可觀,苟有可觀,皆有可樂,非必怪奇偉麗者也。」(任何東西都有可觀賞之處,如有可觀賞之處,就會帶來歡樂,不必一定要奇特偉麗的景物)。有這樣的心境,「以見余之無所往而不樂者,蓋遊於物之外也。」(知道我無論身處何處,都會快樂,因為我的心能超出事物之外)。超然臺是蘇東坡熙寧八年(1075年)從杭州奉調密州(山東諸城)之後,把庭園中斑剝陳舊的亭台稍加整修而成。亭台雖然平凡,但東坡與友人「時相與登覽,放意肆志」,精神價值極高。

  孫校長當然知道,「超然臺」的名字,是弟弟蘇轍取的,而「超然」二字,則出自老子道德經:「雖有榮觀,燕處超然」的名句;意思是說,雖然身處榮華富貴之中,依然恬淡自適,超然物外,不受功名利祿的羈絆。這種超脫與豁達,是東坡的人格特質,也是他經歷黃州、惠州、儋州(海南島)等多次被貶的屈辱,而始終能無往不樂的精神支柱。作者特別強調:「人有品德和智慧,才能在財富、地位和權力上淡泊」。真有品德、智慧,和淡泊的想法,公司會正派經營,善盡社會責任,在「面臨重大的利害選擇之際」,也不會有悖離倫常的行為。

  孫校長在學界和政界都有非凡的成就。39歲出任經建會(當時稱經設會)副主任委員,之後歷任台大校長、國防部長及行政院政務委員等重要公職,凡二十餘年。公職之外,更領導民間公益社團,積極推動倫理的提昇,成績有目共睹。

  不論在什麼職位,孫校長始終是謙謙君子,始終是淡泊超然。「雖有榮觀,燕處超然」,不正是孫校長的寫照?「企業倫理與企業社會責任」的書由他來寫,既是誠懇深刻的言教,更是力行不渝的身教。這樣一本書,希望能喚起主事者正視企業倫理的問題,並且以具體行動,彌補這一塊至為關鍵卻久被忽視的缺裂。

序言

高希均
美國威斯康辛大學榮譽教授、天下遠見文化事業群創辦人
「企業倫理」不再曲高和寡——孫震教授是大功臣

  當我離開多年的教職後,以為自己傳播進步觀念的機會會愈來愈少;沒有想到因為10年來投入文化出版事業,發現到它實在是有相當空間。「出版」有它有形的艱苦,但也有它無形的收穫。

  最重要的原因是,我可以邀請最合適及最有影響力的人士與海內外讀者分享他們的知識、經驗、才華、成就。這幾年「天下文化」每年出版120 ~ 140種書,「小天下」(童書)出版50 ~ 70種書,當邀請到的重量級作者出書時,其對社會與家庭所產生的良性影響真是難以估計。

  「天下文化」十分幸運先後出版了四本孫震教授的經濟專著與文化論述。孫教授曾經擔任過這些重要的職位:經建會副主委、台灣大學校長、國防部長、工研院董事長。四年前當他的《理當如此—企業永續經營之道》出書時,立刻喚起了社會各界對孫教授的再認識,甚至再定位:一位學貫古今中外的大學者及大思想家。

  我曾經在文章中這樣表達過:「在追求學術真理與社會正義的過程中,孫教授從來沒有懈怠過,也從來沒有改變過。這位學人做事有大格局、做人有大包容、做學問有大思路。他生於憂患,憑藉自己的才識與操守,擁有過學術權威、軍方顯赫、科學領導的多重光環;也經過大風浪、大染缸,但他堅守大是大非,公正不阿,最後贏得了大家的稱讚:謙謙君子、一代學人」。

  這幾年儘管孫教授沉浸於著書立說,仍花了不少時間投入教育、基金會及眾多社會公益事業。即以本書核心思維的「企業社會責任」來說,《遠見》雜誌在四年前(2005)創辦第一屆「企業社會責任獎」。自創設以來,就邀請了八位社會公正及孚眾望人士擔任評審,孫教授就一直擔任這個重要的評審會主席。企業界極為重視的此一獎項,今年已經順利地辦到第五屆,就是他們評審下的產物。

  此刻當美國金融海嘯誘發全球金融衰退,台灣也無法倖免。看到歐美那些天文數字虧損的投資銀行,乞求政府要以納稅人的錢來拯救時,不免使人想起傅利曼教授的名言:「企業最大及唯一的責任就是賺錢。」

  借用施教授在序中對亞當史密斯「公平」與「仁慈」的引述:「或許此時此刻面對艱困的企業:『賺錢』就像『公平』一樣,不能替代,是企業必須要求自己的最基本的社會責任;分享(利潤)就像『仁慈』一樣,只能期待。」

  長期來看,我還是贊成哈佛波特教授的看法:競爭優勢與社會利益不衝突,公司與社會應當有福同享(參閱《哈佛商業評論繁體中文版》,2006年12月號)。他一個重要論點是企業應當把「社會責任」視做「社會機會」,融合在企業本身核心優勢及策略之中。太平洋此岸孫教授的這本新著,正可與太平洋彼岸波特教授論點相互輝映。

  28年前孫教授與李國鼎先生推動群己關係(泛稱「第六倫」),產生了熱烈的迴響;近年來又推動「企業倫理」。這一理念已在企業之中逐漸成為決策考慮因素之一,它不再是曲高和寡。孫教授是一位影響深遠的功臣,這本新著定將成為一股新的推力。

作者自序

孫震
公平與無欺

  2001年12月美國安隆(Enron)弊案爆發後,參眾兩院迅速於2002年7月通過沙賓法案(Sarbanes-Oxley Act),加強公司治理與政府監督。美國企業界是否會從此規規矩矩做生意?當然不會。孔子說:「導之以政,齊之以刑,民免而無恥;導之以德,齊之以禮,有恥且格。」人如果將錢放在最優先的地位,則不論法規制度如何周延,必要時總有辦法加以逃避,犧牲公義以成就自己的利益;唯有將公義放在優先的地位,當私利和公義發生衝突時,才會尊重法制,捨棄私利。所以孔子又說:「富與貴是人之所欲也,不以其道得之不處也;貧與賤是人之所惡也,不以其道得之不去也。」不論中外,我們如果希望企業界弊絕風清,不能光靠外在法規制度的約束,必須靠內在企業倫理的節制。

  企業倫理的基本原則是公平、無欺,也就是我國傳統做生意所講求的道德信條:「貿易不欺三尺童,公平義取天下財。」公平就是英哲亞當.史密斯(Adam Smith)利他美德中的justice。史密斯從對他人利益的關懷中,引申出公平的美德(the virtue of justice)和仁慈的美德(the virtue of beneficence);公平也可譯為公正、公義或正義,是不傷害別人的利益,仁慈是增進別人的利益。

  企業的任務是從事生產,創造經濟價值,分享所有參與生產活動的生產因素所有主。企業經營如能做到公平,不使任何利害關係者應得的利益受到損傷,則企業利潤的大小,反映其使用資源效率的高低與創造經濟價值的多少,因此企業倫理對社會公義與經濟價值的貢獻是一致的。

  近年流行的企業社會責任或公司社會責任(corporate social responsibility,CSR)是說企業不應只照顧股東的利益,也應照顧其他所謂利害關係者(stakeholders)的利益,其他利害關係者包括顧客、員工、生意的夥伴如上游的供應商和下游的經銷商、自然環境、所在社區甚至擴大到整個社會。不過這些其他利害關係者的利益要照顧到什麼程度呢?簡單的說,如果企業所生產的商品、所僱用的員工以及所使用的中間產品都按照各自市場所決定的價格支付代價,企業在生產過程中不造成對自然與社會環境的外部不經濟,或造成外部不經濟但支付對等的代價,則所有利害關係者都得到了公平的對待,社會公義得以維護,經濟效益也發揮到最大。

  我提倡企業倫理已多年,不敢說「曲高」,但的確「和寡」。2000年到元智大學教書,在管理學院授「企業倫理」,沒有多少學生選我的課。倒是我自己教學相長,發展出一些看法,承高希均教授幫忙,出版《理當如此-企業永續經營之道》(天下文化,2004)。現在這本《企業倫理與企業社會責任》可視為前書的延續。全書包含40篇短文,其中25篇是從2007年7月到2008年6月我在《經濟日報》「觀點」所發表的文字中與企業倫理相關的部分。我因「觀點」供稿的專家漸多,有時候好幾個星期才輪到一次,文思無法繼續,失去興趣,決定擱筆。然而希均兄覺得企業倫理和企業社會責任對臺灣的經濟與社會發展很重要,甚至對中國大陸將來的發展也很重要,時加鼓勵,於是忙裡偷閒一口氣增寫了十數篇,加上在不同機會發表的幾篇論著,形成較完整的架構。

  書稿整理完成,我請施建生師、賴英照兄和高希均兄寫序。

  施建生教授是我在台大經濟系的老師,當年教一年級必修的經濟學和四年級必修的經濟政策,為經濟系擔任新生入門和畢業前把關的任務。可是我們這一班要等四年級才有機會上他的課,追隨他進入當時為經濟學主流的凱恩斯學派。施師的文章清澈流暢,他上課不帶書本和講義,滔滔不絕、條理分明,令我們對艱深的經濟理論如撥雲見日。如今時隔50餘年,我依然記得施師在課堂上的風采,嚮往不已。施師近年陸續出版偉大經濟學家熊彼德、凱恩斯、海耶克、費利曼系列,大學經濟系應列為必讀,以瞭解上個世紀經濟思想發展的脈絡。

  英照兄領袖司法院,負國家重寄,公務繁忙,我原不該以文字上的瑣事麻煩他。不過2007年4月英照兄的《賴英照說法-從內線交易到企業社會責任》問世,4月30日發表英照兄專欄的經濟日報和負責出版的聯經公司舉辦發表會,我也應邀參加。由於這個機緣,我才會在經濟日報寫文章,才會有這本《企業倫理與企業社會責任》。英照兄大作的基調是孔子論詩經的精神「思無邪」,就是思想純正,不動歪腦筋。他說:「法令的執行,制度功能的發揮,還是要有厚實的企業倫理做基礎,才能克竟全功。股票市場的法令,儘管千條萬條,都是建立在開誠布公、信實無欺的基本原則之上。」我在本書中要表達的意見和英照兄的看法一樣。法學家而有儒家胸懷,我十分敬佩。不過在企業社會責任方面,我的見解比較保守,可能與我的經濟學專業有關,英照兄則對企業有較多的期待。

  希均兄在上次《理當如此》的大序中,對我有很多溢美之辭,讓我感覺像當年的李白,「一經品題,便成佳士」,其實很不敢當。希均兄以他所創辦的《遠見》雜誌推動企業社會責任,從2005年開始,每年舉辦「企業社會責任大調查」,將上市公司分為科技業A、科技業B、傳產製造業、服務業、與金融業五組,每組選出首獎一名,楷模獎二名,連續獲首獎三次的企業晉入榮譽榜。四年以來入選的企業已有多家,台達電子與中華汽車榮登榮譽榜。2008年並增列50強企業,我相信對台灣企業倫理的提升有很大的貢獻。

  我向施建生師、賴英照兄和高希均兄敬致感謝之意。

  我也要感謝台大校友會的秘書黃羽婕小姐在校友總會和文化基金會繁忙的工作中為本書的文稿打字。羽婕畢業於台大中文系,我引用經典,有時文句記不清楚或忘記出處,都靠羽婕上網搜查,有時候遣詞用字推敲不定,羽婕也會給我很好的建議。如果不是羽婕工作效率高,我可能寫作不會如此勤快。

  最後,我要感謝「天下文化」只考慮對社會有沒有幫助,不計較會不會賠錢,願意出版我的書。如果沒有希均兄鼓勵,我大概也不會積極完成本書。

 

詳細資料

  • ISBN:9789862162965
  • 規格:平裝 / 248頁 / 16k菊 / 14.8 x 21 x 1.24 cm / 普通級 / 單色印刷 / 初版
  • 出版地:台灣

最近瀏覽商品

 

相關活動

  • 破關人生,I'm in!職場「破」力養成指南,電子書/有聲書/影音課程6折起
 

購物說明

若您具有法人身份為常態性且大量購書者,或有特殊作業需求,建議您可洽詢「企業採購」。 

退換貨說明 

會員所購買的商品均享有到貨十天的猶豫期(含例假日)。退回之商品必須於猶豫期內寄回。 

辦理退換貨時,商品必須是全新狀態與完整包裝(請注意保持商品本體、配件、贈品、保證書、原廠包裝及所有附隨文件或資料的完整性,切勿缺漏任何配件或損毀原廠外盒)。退回商品無法回復原狀者,恐將影響退貨權益或需負擔部分費用。 

訂購本商品前請務必詳閱商品退換貨原則 

  • 共和國截止加碼
  • 天下雜誌
  • 時報全書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