讀書日
帝國最後的榮耀:1592年的一場東亞關鍵戰役(上下冊)

帝國最後的榮耀:1592年的一場東亞關鍵戰役(上下冊)

  • 定價:700
  • 優惠價:549
  • 運送方式:
  • 臺灣與離島
  • 海外
  • 可配送點:台灣、蘭嶼、綠島、澎湖、金門、馬祖
  • 可取貨點:台灣、蘭嶼、綠島、澎湖、金門、馬祖
  • 台北、新北、基隆宅配快速到貨(除外地區)
載入中...
  • 分享
 

內容簡介

不是小說的歷史,讀來卻如此精彩!

  明朝自一五九八年後,逐步邁向衰亡,最終在十七世紀中葉被清朝取而代之;朝鮮李朝自復國之後,更堅定的成為中國的藩屬國,直到甲午戰爭後才被迫獨立;日本在豐臣秀吉之後,進入了長達兩百餘年的鎖國時代,直到美國黑船來訪才開港。而這一切歷史發展,都與「萬曆朝鮮之役」息息相關。

  《帝國最後的榮耀:1592年的一場東亞關鍵戰役》,是講述明朝萬曆朝鮮之役的專著,作者馬伯庸與汗青花費數年時間,考據中、日、韓三國大量史料,務求為讀者徹底剖析,這場「東亞國際大戰」的來龍去脈及其影響。

  萬曆朝鮮之役,是一場影響十七世紀,東亞戰略格局與政治發展的戰役。中、日、韓三國在東亞地區政治、經濟力量的消長,從十六世紀以來即不斷重複,這一切的演變,是如何而來?萬曆朝鮮之役在這中間扮演了什麼角色?為什麼歷史學家對萬曆朝鮮之役的貶多於褒?這些問題的答案,都可以在《帝國最後的榮耀:1592年的一場東亞關鍵戰役》中,發現端倪。

  在閱讀完這本書之後,你可以對這段被遺忘的「國際大戰」,以及當時的東亞歷史發展,有更深一層的理解與認識。看兩位作者如何化繁為簡,發掘歷史真相,讓歷史說自己的故事。

  萬曆朝鮮之役,是一場牽動中、日、韓三國,影響東亞十七至十九世紀外交發展的關鍵戰役,更可說是日後三國間,錯綜複雜外交關係的濫觴。

  本書以整場戰爭為主軸,從開戰前三個國家的社會、政治背景概述,戰爭中的軍事發展,休戰期間的政治局勢演變,一直到戰爭結束後三國走向的分析,馬伯庸、汗青以輕鬆而不失嚴謹的筆法,重現了這場長年被人誤解的「東亞關鍵戰役」,讓讀者得以快速掌握這段歷史轉變的關鍵。

  透過《帝國最後的榮耀:1592年的一場東亞關鍵戰役》,我們可以了解大明運籌帷幄的功力,李氏朝鮮處在兩個強大勢力間的兩難,以及戰國時代日本的急進與狂妄,這正是這場戰役的迷人之處!

作者簡介

馬伯庸

  知名作家,作品範圍涵蓋科幻、歷史、靈異、推理、動漫等多個領域,著有多種小說、散文、雜文等。已出版《她死在QQ上》、《風起隴西》、《殷商艦隊瑪雅征服史》、《三國機密》、《古董局中局》。曾榮獲2005年度科幻世界銀河獎,2010年人民文學獎優秀散文獎。

汗青

  歷史研究學者,已出版有史論集《史說新語》、《天崩地解:1644大變局》。同時也是知名的古兵器收藏和研究者。

 

目錄

帝國最後的榮耀:1592年的一場東亞關鍵戰役(上)

序言 在歷史的峭壁上攀岩∕毛佩琦

序章 公元一五九二——亞洲命運的十字路口
第一章 春天的十七個瞬間——十六世紀的潛伏與暗戰
第二章 「天下人」秀吉的煩惱
第三章 小中華
第四章 辯誣與聯合國軍
第五章 兵敗如山倒
第六章 閃擊
第七章 我要回家
第八章 明軍始動
第九章 敗北
第十章 第一次平壤之戰——幕後的真相
第十一章 李舜臣(上)
第十二章 李舜臣(下)
第十三章 戰與和
第十四章 廷議
第十五章 只想和你談談心
第十六章 我來了——李如松
第十七章 我看到了
第十八章 我贏了
第十九章 南兵北兵
第二十章 碧蹄館

帝國最後的榮耀:1592年的一場東亞關鍵戰役(下)

第一章 史筆如刀——「膽怯」的李提督
第二章 戰爭與和平
第三章 三寸不爛
第四章 唇槍舌劍
第五章 追擊
第六章 欺騙的開始
第七章 去與留
第八章 這是誤會
第九章 東亞第一騙局(上)
第十章 東亞第一騙局(下)
第十一章 狡兔未死走狗烹
第十二章 丁酉再亂
第十三章 浴血全羅
第十四章 騎兵的勝利——稷山大捷
第十五章 巨星的再臨
第十六章 蔚山血戰(上)
第十七章 蔚山血戰(下)
第十八章 前進與後退
第十九章 大增兵
第二十章 大明第一間諜
第二十一章 泗川的必然與偶然
第二十二章 倭橋勝敗
第二十三章 最後的海戰
終章 帝國最後的榮耀
附表
參考書目

 

序言

在歷史的峭壁上攀岩

  歷史的魅力在哪裡?

  歷史彷彿就在你前面,可是當你走近它,它卻模糊了。

  歷史彷彿就在你身邊,可是當你伸手抓它,它卻成了碎片。

  歷史是實實在在發生過的事,而復原歷史的真相卻是如此困難。

  歷史就這樣走過了,而它所以如此的原因又是如此撲朔迷離。必然嗎?偶然嗎?誰在主宰它,它又怎樣影響著後世歷史?

  歷史學家為還原歷史真相殫精竭慮,歷史學家為揭示歷史的謎團嘔心瀝血,然而,已經被認為考證無誤的事實可能一朝被推翻,已經被推斷確鑿的結論可能還有待於完善。真實歷史只有一個,而對歷史真實的追尋卻永無窮盡。歷史像一個嚴肅的老人,不苟言笑,堅守原則,絕無半點通融;它又像一個頑皮的童子,東躲西藏,半遮半露地與你嬉戲。

  這就是歷史的魅力所在吧!

  我們已經知道的那點歷史在慢慢歷史長河中,猶如一滴滴水。而我們對歷史的認識又是何等粗疏膚淺。秉筆直書和實事求是是中國史學的優秀傳統。但由於受了時代環境的限制和現實功利的驅使,一些人,包括史學專業者,卻不能對歷史進行客觀的觀察和公正的思考。而當歷史淪為政治工具時,它甚至成了被肆意踐踏和任意塗抹的奴隸。

  以明代歷史而論,長期以來人們對它的了解是不盡完整的,對它的理解也是不盡正確的。比如,對於萬曆帝這樣一個執政四十八年的皇帝,從幾本流行讀物中所得到的印象一般說來是概念化的、臉譜化的。萬曆帝究竟是怎樣的一個人,大都不甚了了,當然,對於萬曆年間所發生的許多事情也是不甚了了了。本書所揭示的正是萬曆年間發生的一段史實,由幾十年不上朝的皇帝指揮的,一場影響以後數百年整個東北亞格局走向的戰爭。

  明神宗萬曆二十年(一五九二年)五月,日本「太閣王」豐臣秀吉發兵入侵朝鮮,氣焰甚囂塵上。他們攻入王京,「毀墳墓、劫王子、陪臣,剽掠府庫,蕩然一空,八道幾盡沒,旦夕且渡鴨綠江」。朝鮮「請援之使,絡繹於途」。明神宗召集廷議,認為「朝鮮屬國,為我藩籬」,是「必爭之地」。當年七月,明朝就派出了第一支援朝抗倭的軍隊,反應不可謂不速。然而這一仗竟接連打了將近七年,其間起伏跌宕,曲曲折折。不過最後的結果是「諸倭揚帆盡歸」,明神宗「御門受俘」,明朝總算贏了。東北亞又回到了原來的秩序。

  本書為我們展開的就是這一跨越中朝日的歷史畫面。打開書卷,我們將親身參與其中的一場場戰爭,帷幄運籌,疆場廝殺;我們將近距離觀察一個個人物,勇猛、怯懦、剛毅、狡詐。而當我們或拍案鼓舞,或扼腕嘆息的時候,可能不被留意的卻是作者的史學功夫和文學功力。

  為深入描述事件的每一個細節,必須蒐集詳盡的史料,為駕馭龐大的全景式題材,必須對史料作精心的組織和梳理。史料分散於中朝日的官私文獻中,不上窮落下黃泉而不可得;史料又是真偽並存,菁蕪雜陳的,不去偽存真捨蕪取菁而不可用。我們看博物館裡那些用碎片復原的器物,驚嘆修復者的精湛手藝,而難以想像碎片埋在土裡時的凌亂無序。史學前輩胡適、陳寅恪都曾提出史學研究需要高遠的想像力。如果沒有文學的功力,即使有豐富的材料,也無法結構成完美的敘事作品,就如同面對一堆器物碎片而不能復原。作者奉獻的是一部可讀的史書,是一部文學性的史著,是一部可以走得近、摸得著的實實在在的歷史。

  這幾年有更多的人關注明史了,人們把它稱為明史熱。由於專業的緣故,我有幸被稱為掀起明史熱的第一人。四年前,作者之一的汗青就一再向我提及他們四處奔波地蒐集明朝援朝抗倭史料的事。如今四意寒暑,一部大作已經擺在案頭。我感受到了他們的嚴肅認真,也感受到了他們的艱苦努力。這使我想到了登山和攀岩。攀登者每一步都必須踩到實處,來不得半點馬虎,每一步都必須為下一步做好準備,不能間斷,更不能倒退。前面是艱難,身後是危險。如今他們歷經艱險,已經沿著峭壁攀岩而上了。當一座山峰踩在腳下,無限風光盡收眼底時,其喜何似!

  欣慶之餘,無以為賀,聊贅數語以為祝詞吧。

  是為序。

毛佩琦
二○一一年三月二十二日
於北京昌平北七家村

序言作者簡介

毛佩琦

  長期從事中國古代史明史、文化史、社會生活史研究,發表論文60餘篇。

  著作有《明成祖史論》、《永樂皇帝大傳》、《鄭成功評傳》、《明清行政管理制度》、《中國明代政治史》(合著)、《中國明代軍事史》(合著),主編有《歲月河山:圖說中國歷史》、《歲月風情:中國社會生活史》、《十大后妃》、《百卷本中國通史.明史10卷》、《中國社會通史.明代卷》、《中國狀元大典》、《四庫全書大辭典.史部》、《毛佩琦細解明朝十七帝》等。

  現任中國人民大學歷史系教授、博士生導師,北京大學明清研究中心研究員,中國明史學會副會長,北京鄭和研究會副理事長,北京吳(日含)研究會副會長,中國國際友誼博物館館長。曾任國家文物局文物出版社副社長、黨委書記,中國人民大學科研處長、工會主席,大陸中央電視台第十頻道「百家講壇.明十七帝疑案 」主講學者。

 

詳細資料

  • ISBN:9789863201519
  • 叢書系列:華文創作
  • 規格:平裝 / 654頁 / 17 x 23 x 3.27 cm / 普通級 / 單色印刷 / 初版
  • 出版地:台灣
 

內容連載

第一章 . 春天的十七個瞬間—十六世紀的潛伏與暗戰

公元一五九一年、大明萬曆十九年、日本天正十九年,整個日本,變成了一個巨大的工地—沿海隨處可見造船的工坊,平均每天都有一條新船滑入大海;鐵炮工坊裡火星亂濺,無數工匠揮汗如雨地打造著鐵炮;巍峨的名護屋天守已見雛形,只待工匠們的最後修飾;來自全國各地的軍隊排著長長的隊列,高舉自家的家紋,從家鄉朝著九州匯聚而來,他們的身後則是一眼望不到頭的糧草與輜重車隊。這一切古怪的異動,引起了一位中國人的注意。

這個人叫做許儀後,又名許三官,大明江西吉安人,行商維生,跟後世名人許三多沒有任何血緣關係。許儀後在隆慶五年外出做生意,結果在廣州附近海域陷入倭手,幾經輾轉被賣到了日本。當時被倭寇擄掠到日本的中國人很多,在官方分類裡,他們被稱為﹁逋逃之種﹂。在﹁逋逃之種﹂裡,許儀後算是運氣比較好的,他精通醫術,沒怎麼受到虐待。一次偶然的機會,他憑藉醫術救了薩摩藩島津家的小孩,藩主島津義久大為感激,把他留在了身邊,讓他擔任御用醫師。於是許儀後便定居在薩摩,娶妻生子。

許儀後這個人,天生古道熱腸。雖然他已經脫離了倭寇的威脅,但每次看到自己同胞受到倭寇欺凌,他都恨得咬牙切齒,一心想為他們做點什麼。秀吉進攻九州之時,島津義久見無法抵擋兵威,便身披僧衣開城投降;他去覲見秀吉時,許儀後也隨侍左右。見到秀吉之後,許儀後作了一個出人意料的舉動:他咕咚一聲跪倒在地,哭著把自己的經歷講述了一遍,懇求秀吉下重手懲治倭寇。秀吉對許儀後的這種膽量十分欣賞,正好他有意為日本海商掃平海道,便做了個順水人情,下達倭寇取締令,發兵剿滅海賊。從此島津義久對許儀後刮目相看,愈加重視,覺得這傢伙有膽識有魄力。

進入萬曆十九年以後,許儀後發現最近薩摩藩變得十分熱鬧,出現了大批外藩武士與足輕(步兵)。從這些人的穿著與旗號判斷,應該是屬於本州、四國等地的諸家大名。他久居島津家,接觸的都是藩內高層,政治嗅覺十分靈敏。日本在形式上已經統一,再無戰事,如此大規模地厲兵秣馬,唯一的解釋就是對海外用兵;日本列島孤懸海外,對海外用兵唯一的可能,就是攻打朝鮮。朝鮮是大明的藩國,倘若朝鮮被攻擊,大明勢必要出手相助,而如果大明與日本發生碰撞,那將是件驚天動地的大事。

許儀後雖只是個醫師,卻擁有不凡的政治眼光。他意識到,一場大規模戰爭迫在眉睫,必須得做點什麼。於是,許儀後利用自己在島津藩的地位,不動聲色地開始展開調查。調查的結果讓他大吃一驚,秀吉的目標不是朝鮮,而是大明。小小的日本,居然作起了鯨吞中華的春秋大夢。

許儀後雖已定居日本,娶妻生子,可一顆熾熱的愛國之心卻從未冷卻,對故國仍舊心懷眷顧。加上許儀後自己也是倭亂的受害者之一,無論從公從私,他都不能對這一異動坐視不理。他知道,大明對於日本這個小國的了解近乎於零,如果只是簡單地把秀吉的計畫傳遞過去,未必會引起重視。因此,許儀後決定準備一份務求詳細的報告,把日本國情原原本本地詳述一遍,以便祖國參考。於是,這位愛國者開始不動聲色地收集情報,利用御醫的身分四處探聽。在調查過程中,他發現自己在政治、經濟方面駕輕就熟,可一涉及到軍事,他這個行外人就顯得力不從心,因此必須得找一個幫手—這個幫手必須是中國人,而且要知兵。於是,整個壬辰戰爭中最神祕也最富戲劇性的人物登場這個人的名字,叫做郭國安,福建人,在薩摩藩擔任下級軍官。他究竟怎麼去到日本,又是如何混入島津家軍隊的,已經漫無可考,但從他能夠在薩摩藩擔任軍官一事,可以看出郭國安是頗有才幹的,而且心思深沉。他後來參加了侵朝戰爭,衍生出許多精彩故事,我們留到壬辰戰爭中再說。郭國安利用自己在軍中的影響力,暗中配合許儀後,兩個人忙碌了很久,最終把第一手情報匯集一處,總結成了一份報告。

這份報告共五千多字,分成了六個部分:一陳日本國之詳;一陳日本入寇之由;一陳禦寇之策;一陳日本關白之由;一陳日本六十六國之名;復陳未盡之事。林林總總,涵蓋了日本國的方方面面,內容極其詳盡,其中除第三部分可能出自郭國安手筆外,其他皆是許儀後的心血寫成。報告裡甚至推算出了日本出兵的詳細日期—壬辰年三月一日。

報告是寫完了,但怎麼送回大明去,卻是個問題。許儀後本來打算﹁親奔告陳﹂,可他身為島津藩御用醫生,家裡又有老婆孩子,根本無法脫身,只能從來日本做生意的明商身上打主意。萬曆十九年九月三日和九月九日,許儀後先後找了兩批商人,讓他們代為傳達。可這兩批人都不太可靠,他們離開以後,許儀後生怕自己的心血白費,天天晚上睡不著覺,夙夜憂歎,這時候,他的一位弟子挺身而出,拍著胸脯說我可再去送一次信。

這個人是許儀後的江西同鄉,名字叫朱均旺,江西撫州人。他本在南海販賣布匹,結果遭遇了倭寇,被擄至薩摩藩福昌寺替人抄寫經文。恰好許儀後去寺裡燒香,聽到朱均旺說家鄉話,大為欣喜,透過島津義久的關係把朱均旺解救出來,收為弟子,留在身邊抄寫藥方。朱均旺對許儀後感激涕零,看到他這麼憂愁,便毅然站出來,主動要求當信使。

會員評鑑

4.5
6人評分
|
6則書評
|
立即評分
user-img
4
|
2016/06/21
甲午戰爭之前的中日大戰!
全書有史家風範,有小說趣味。夾敘夾議,深入人物內心世界,有誅心之論。參照各方史料,明辨真偽,有還原真相之功。
展開
user-img
5
|
2016/06/20
所有的從政者,都應該讀這本書。
所有的權力者,都應該讀這本書。
所有的人,都應該讀這本書。

當我在作者流暢的文筆中,看著歷史,
除了讚歎大量資料考證的努力,
我看見的是,永遠不會消失的靈魂。

所有的人啊,請在心裡求求自己,不要變,
不要變成自私的人,
別人的生命不是我們的玩具,決策者不該把鮮血當火花,
每一個朝代,每一次的自私,
都要用多少鮮血和悲慘來堆疊?

請告訴自己,不要變成自私的人--
展開
user-img
5
|
2016/06/20
我只想說,這本書實在太好看,
太值得看,太需要人們從歷史中反省。

批評嗎?(好像我們就會寫得比作者好似的。。。)
指漏嗎?(好像我們自以會想得更透澈。。。)
我不敢,也沒本事。
只想謹記歷史的教訓,那些在關鍵時刻,總是犧牲別人的人,
生得啥模樣?
英雄與烈士,小人與賭徒,
這書讓我讀起來無限心酸啊。
非常好看,太值得如今的人,也好好的借鏡。
展開
user-img
4
|
2015/03/31
首先對於這本書對於陸戰描述十分透徹(尤其是兵力數字的探討)

早期的日軍入侵朝鮮的幾次會戰
以前看的書只用一句話日軍幾十多天即攻陷朝鮮各境這樣一筆就帶過了,沒有進一步去講解其中早期朝鮮與日本的幾次對戰,本書是我所讀過對於該戰役描寫詳盡、史料蒐證與考察仔細的一本著作。

作者對歷史的考就很廣泛,中日韓三國史料都有參考比對,並讓我們知道當時三國對歷史是怎樣敘述跟認知的


美中不足的是
作者不時的諷刺雖然有助於讀者了解當時各國史料如何的欺詐跟隱瞞,不過卻也有主觀意識的味道,
以作者的實力 ,應該能寫另一本很專業的分析朝鮮戰爭各戰場的研究,
不過卻為了通俗性,降低了作品的深度而添加了小說筆法 , 真的很可惜。

以一本歷史讀物來說寫的很好看 可以打五顆星;但以一本歷史研究來說因為通俗化只能打三到四顆星,但依然是一本初學者必看的好書
展開
user-img
2
|
2015/01/06
作者對當時日韓中的歷史考究做的夠廣,然而也僅於此
書中處處存在著大中國思想,逢日必貶、遇韓必諷
完全沒有對一個歷史作品該盡量保有的客觀度
也因如此,這些大量的資料變成作者不時拿來貶日諷朝的玩具
整個歷史故事也開始走味。
本來只值一顆星的,但本書廣度與對中國明朝的部分還是很紮實
所以多加一顆...
展開

最近瀏覽商品

 

相關活動

  • 一本書的誕生,要攻略多少出版環節?一探出版業秘辛與編輯工作的甘苦
 

購物說明

若您具有法人身份為常態性且大量購書者,或有特殊作業需求,建議您可洽詢「企業採購」。 

退換貨說明 

會員所購買的商品均享有到貨十天的猶豫期(含例假日)。退回之商品必須於猶豫期內寄回。 

辦理退換貨時,商品必須是全新狀態與完整包裝(請注意保持商品本體、配件、贈品、保證書、原廠包裝及所有附隨文件或資料的完整性,切勿缺漏任何配件或損毀原廠外盒)。退回商品無法回復原狀者,恐將影響退貨權益或需負擔部分費用。 

訂購本商品前請務必詳閱商品退換貨原則 

  • 共和國截止加碼
  • 天下雜誌
  • 時報全書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