讀書日
歷史的溫度(2):細節裡的故事、彷徨和信念

歷史的溫度(2):細節裡的故事、彷徨和信念

  • 定價:540
  • 優惠價:7378
  • 優惠期限:2024年04月09日止
  • 運送方式:
  • 臺灣與離島
  • 海外
  • 可配送點:台灣、蘭嶼、綠島、澎湖、金門、馬祖
  • 可取貨點:台灣、蘭嶼、綠島、澎湖、金門、馬祖
  • 台北、新北、基隆宅配快速到貨(除外地區)
載入中...
  • 分享
 

內容簡介

  歷史上的任何一次事件、一個人物、甚或是一段話,
  在張瑋的筆下,都能呈現出一張張意想不到的面孔──


  ‧聽起來很萌的「土肥圓」,是炸死東北王張作霖的特務頭子?
  ‧「童話之王」安徒生,那些揚名全球的故事其實是寫給大人的?
  ‧一生反戰的拳王阿里,告訴我們根本沒有「政治歸政治,體育歸體育」這回事!
  ‧科幻小說之父凡爾納,在成為知名作家之前,差一點就變成水手?

  擁有20萬忠實粉絲的微信公眾號「饅頭說」,從「歷史上的今天」為主題,書寫歷史中不為人知的故事,每日一篇感動眾多讀者。看作者張瑋寫歷史像在解題,將事件的錯綜複雜,拆解重組托出了重量;聽張瑋說故事像在編織,織出歷史的原貌、人物的性情,讓冷冰冰的歷史道出溫暖。

  歷史不是冷冰冰的年份和數字,讓我們用辯證的眼光,
  結合客觀的環境,設身處地去看待那些事件和人物。
  是人,就有正反面,就有優缺點。
  看起來枯燥的歷史,其實有真實的溫度。

媒體好評

  在一個狂奔的年代,我們有時候也要停一下,看看走過的路,整理一下自己的行囊,然後重新出發。張瑋把他在新媒體中熱門的文章用傳統的方式出版,也有這種冷卻與回歸的意義。——嚴鋒(復旦大學中文系教授)

  饅頭大師曾是一個優秀的體育記者,但聊起歷史來也很吸引人。他有一支獨特的「新聞筆」,不論多麼久遠的事情,說來總像是當下的故事,還帶著溫度。讀著他的文字,會讓人想到唐詩裡的意境,天晚欲雪,圍坐火爐,他手持一盞,眉飛色舞,正向你娓娓道來。——六神磊磊

  我們現在遇到的很多問題,歷史上也有很多人遇到過。所以我們讀歷史,不僅僅只是看他們的故事。張瑋抓住歷史上一個事件一個名字背後的東西,分析為什麼當時的人會做出那樣的選擇,把文字的東西場景化,把乏味的東西有趣化,你不僅得到知識,還得到見識。——羅振宇(羅輯思維創始人)

  歷史事件和人物都有特定的歷史背景,對他們的評價和分析,脫離了當時的環境,就會想當然。張瑋儘量客觀地還原當時的情形,無論是對人物的分析,還是事件的細節描述,都力求公正中立。更可貴的是,他賦予了這些歷史以情感,歷史不再是教科書裡冷冰冰的文字,而是有溫度的。——馬勇(中國社科院近代史研究院研究員)

  沒有溫度,歷史不過教科書,即便已然雨打風吹去,故紙堆裡終有冷暖幾許。《歷史的溫度》贈人暖意。——徐達內(新榜創始人)

  對一個男人的評價,我最推崇「深厚溫柔」,這其實也是人們對深海的印象。用這句話評價饅頭大師和他的饅頭說很恰當:他展現對歷史的精通,以及基於歷史對時代和人情世故的了然;同時他不挑撥不炫耀,展現出巨大的溫柔力。——張偉(新世相創始人)
 

作者介紹

作者簡介

張瑋(網名:饅頭大師)


  畢業於復旦大學文科基地班。復旦中文系文學學士,新聞系新聞學碩士。現任上海市委機關報《解放日報》運營、技術中心總監。曾做過11年體育記者,採訪過三屆奧運會、兩屆世界盃和百餘項世界頂級賽事。後擔任解放日報報業集團數字傳播中心主任,解放日報社新媒體中心主任、總經理等。

  業餘時間打理微信公眾號「饅頭說」,以「歷史上的今天」為特色,每天推送一個歷史小故事。目前該微信公眾號擁有近20萬愛好歷史的讀者,獲「鳳凰網」和「一點資訊」頒發的2017年自媒體「年度內容突破獎」。
 

目錄

自序

人物篇 不應讓歷史睡去
聶耳之死
「土肥圓」和「土肥原」
東條英機之死
他們每天的生活,就是活生生的「潛伏」
孫殿英的「盜墓筆記」
一張照片引發的自殺
凡爾納的科幻小說,究竟過時了嗎?
尼古拉.特斯拉:到底是神還是人?
張靈甫之死
一位孤懸東北的土匪將軍
張勳這個人
或許我們長大後,才能讀懂他的童話
魯迅背後的兩位女性
他是個醫生,卻奪走了40萬人的生命

逸聞篇 歷史是漫長的征途
《最後一課》到底有沒有騙人?
他以500公里時速撞向地球,最後時刻說了什麼?
中國人接受「裸體藝術」,到底有多難?
一場轟動中外的大劫案
明明是刻骨銘心的仇恨,但日本戰後為什麼會感激美國人?
一九四九,百萬黃金大挪移
當年,到底有多少故宮文物被運往臺灣?
24年前的今天,人類文明留下了黑暗的一頁
55年前,人類差點滅絕
一場神秘的超級大爆炸

信念 道阻且長,而終點可期
只剩兩架轟炸機了,但還是要轟炸日本……
1942年,15架美國轟炸機在中國迫降……
有一種撤退,叫敦克爾克
敦克爾克撤退之後,英國人幹什麼去了?
一個公務員給全人類留下的數學難題
直到坐上電椅,這對夫婦依舊表示自己清白……

五環 體育能否超越政治
拳王阿里:體育是否能超越政治?
一個34歲就做到正部級官員的運動員
世界冠軍之死
這屆奧運會,全世界近一半國家不願參加……
沒錯!就是他「承包」了一屆奧運會!
24年前的那個「北京一夜」
 

自序      

  其實我自己也沒想到,第一本《歷史的溫度》出了才半年,第二本就又要付印了。

  記得在第一本書出版後不久,參加了一場活動,主辦方在介紹我的時候,在「媒體人」的頭銜之後,忽然加了個「作家」──當時在台下的我,一下子沒緩過神來。

  長這麼大,第一次有人叫我「作家」。

  但後來想想,大概也應該勉強算是一個作家了吧,因為通過寫「饅頭說」微信公眾號和第一本《歷史的溫度》,我確實幸運地擁有了一批還算喜歡讀我文字的讀者。

  承蒙大家厚愛,截至我寫這篇序的時候,第一本《歷史的溫度》在半年的時間裡,已經加印了十次。而在微信後臺的消息裡,讀者拍給我的《歷史的溫度》的封面照片開始漸漸多了起來。

  其中,有不少原本就是「饅頭說」的讀者,他們買到書後,想和我分享。

  也有不少,是原本並不知道「饅頭說」微信公眾號的人,在書店買了《歷史的溫度》,通過掃描上面的二維碼,又成了「饅頭說」的讀者。

  有的讀者,還會給我發來他們在公共場合拍到的有人在讀《歷史的溫度》的照片,我印象中,有好幾張照片,是有人在地鐵車廂裡看《歷史的溫度》──那一刻我挺不好意思的,因為書很厚也很重。

  而一轉眼,《歷史的溫度2》又要來了。

  這次的書名,沿用了第一本,倒不是懶得再想新書名了,而是覺得,「溫度」這個詞,還是挺貼切的。

  在收錄的文章方面,第二本一共收錄了「饅頭說」的36篇文章──還是公眾號發表過的文章。但我始終覺得,經過裝幀、設計和排版,拿在手裡的紙質書閱讀體驗是永遠不可替代的。說句可能有點不要臉的話,我自己有時在翻《歷史的溫度》時,也會不知不覺看進去──這可能就是紙質書的魅力吧。

  而第二本之所以比第一本少了四篇,是因為這一本把更多的空間留給了刊登讀者評論──沒有你們的支持,「饅頭說」也不會有今天,所以希望盡可能地讓更多讀者評論呈現在書中。

  當然,即便如此,《歷史的溫度》這本書應該也是市面上相同類型中比較厚的一本了,以至我和出版社的編輯開玩笑,說若不是你們在第一本堅持要放40篇,現在這些文章數量,其實可以夠出三本了(編輯說她捨不得刪,寧可提高成本)。

  說到厚度,還有一件事要和大家彙報下:第一本書,出版社採取的是「裸脊鎖線」的裝訂方式,成本其實比一般的膠裝還要貴些。這樣做的目的主要有兩個:第一,因為書太厚,用傳統膠裝很容易散架;第二,這樣裝訂,可以保證厚的書也可以平攤開閱讀,這樣可以改善大家的閱讀體驗。

  所以,第二本書還會採用這樣的裝訂方式,並不是「簡陋」啊,請大家理解。

  在大量的讀者留言中,最讓我欣慰的,是對我說「受到了啟發」這句話。

  眾所周知,寫歷史,我並不是「專業選手」,相對於科班出身的學者、作家,我只是一個歷史的業餘愛好者,所以雖然盡我所能對所引用的材料做了考證和篩選,但謬誤之處肯定在所難免,大家一直給了我很多包容和體諒,我很感激。

  但我還算有點信心的是,我的出發點應該是沒錯的,那就是我一直希望表達的一個觀點:

  歷史不是冷冰冰的年分和數字,背後是一個個有溫度的故事和一個個有血有肉的人,是人,就有正反面,就有優缺點。我們應該盡可能地用辯證的眼光,結合當時客觀的環境,設身處地地去看待那些歷史事件和歷史人物,而不是先入為主地帶入立場,或者用「上帝視角」來評判一件事或一個人。

  如果看完《歷史的溫度》後,讀者能有這樣的一點點啟發,那就是最讓我欣慰的一件事了。我絕不敢說為讀者打開一道門,或者是一扇窗,我覺得,如果能稍微給大家撥動一下歷史的窗簾,透出一道光,那就是一件很開心的事了。

  最後,還是想和大家道一聲感謝。

  在出版第一本書之後的半年多時間裡,我的生活也發生了不少改變,相信你們中不少人,也是如此。

  這是一個「只有變化是不變」的時代。
  在這樣的一個時代裡,謝謝你們對我的讚賞和鼓勵,這是我堅持下去的最大動力。

  在海蓮.漢芙寫的《查令十字路84號》這本書裡,有這樣一句話:

  「人類發明了文字,懂得寫成並印刷成書籍,我們便不再徒然無策地只受時間的擺弄宰制,我們甚至可以局部地、甚富意義地擊敗時間。」

  願我們一起,保持對閱讀的渴望和熱情。
  瞭解歷史,適應變化,戰勝時間。
  是為序。

2017年12月17日
於上海 
 

詳細資料

  • ISBN:9789869698658
  • 規格:平裝 / 448頁 / 15 x 22.8 x 2.24 cm / 普通級 / 單色印刷 / 初版
  • 出版地:台灣
 

內容連載

「土肥圓」和「土肥原」
 
不知道從什麼時候開始,「土肥圓」「高富帥」「矮窮挫」這些「新三字經」,成了網路流行詞。
 
「土肥圓」的含義,其實不用解釋,看字面意思就知道了。但後來在一次推送中,我偶然發現,原來不少人並不知道「土肥圓」的出處,或者說,完全不知道,土肥圓原來真的是一個人的名字。
 
1
 
土肥圓的出處,確實來自一個人的名字:土肥原賢二。
 
讓我想想,怎麼用一句話來概括這個人呢?這麼說吧:
 
這個人,是日本無條件投降之後,遠東國際軍事法庭處決的第一個日本甲級戰犯。
 
2
 
1883年,土肥原賢二出生在日本岡山縣的一個軍人家庭。
 
按照一個軍人的發展軌跡,他先後畢業於日本陸軍士官學校和陸軍大學。1913年,30歲的土肥原也就是混到了一個日本陸軍上尉的軍銜而已,中規中矩。
 
但這年7月的一次調遣,徹底改變了土肥原的人生軌跡──他被派進了日本駐北京的「阪西公館」,擔任阪西利八郎的助理。
 
「阪西公館」是日本著名的特務機構,阪西利八郎是日本著名的第二代特務頭子。土肥原賢二,後來被人稱為「日本第三代特務頭子」。
 
還是回到1913年。
 
不太清楚土肥原賢二在北京拜了哪位師父,總之,他很快掌握了地道的北京話,甚至能說幾地的方言。這為他今後的特務工作打下了紮實的基礎。
 
從1913年到1927年,整整14年,除了短暫的調離外,土肥原賢二可以說是「深深紮進了中國這塊土地」,遊走於中國各派系軍閥和勢力,甚至普通民眾之間,建立了廣泛的人脈。
 
很多接觸過土肥原的人,說他待人和善,能說會道。所以有人說,很多情報是被自動送到土肥原這裡來的。
 
1927年,44歲的土肥原賢二晉升為大佐(相當於上校團長級別)。日本陸軍大學的畢業生有一個「十年人事」的說法,就是說一般陸軍大學畢業生,十年就可以升到大佐軍銜。土肥原賢二比同輩多花了五年時間。但這五年時間,他花得並不冤──他在中國多積累了五年人脈。
 
1928年,土肥原賢二第一個嶄露頭角的機會來了。

最近瀏覽商品

 

相關活動

  • 一本書的誕生,要攻略多少出版環節?一探出版業秘辛與編輯工作的甘苦
 

購物說明

若您具有法人身份為常態性且大量購書者,或有特殊作業需求,建議您可洽詢「企業採購」。 

退換貨說明 

會員所購買的商品均享有到貨十天的猶豫期(含例假日)。退回之商品必須於猶豫期內寄回。 

辦理退換貨時,商品必須是全新狀態與完整包裝(請注意保持商品本體、配件、贈品、保證書、原廠包裝及所有附隨文件或資料的完整性,切勿缺漏任何配件或損毀原廠外盒)。退回商品無法回復原狀者,恐將影響退貨權益或需負擔部分費用。 

訂購本商品前請務必詳閱商品退換貨原則 

  • 共和國截止加碼
  • 天下雜誌
  • 時報全書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