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現代人其實隨時處在注意力渙散的狀態。讓注意力集中而專注,是我們最需要的一堂功課。」──楊定一博士

配送方式

  • 台灣
    • 國內宅配:本島、離島
    • 到店取貨:
      金石堂門市 不限金額免運費
      7-11便利商店 ok便利商店 萊爾富便利商店 全家便利商店
  • 海外
    • 國際快遞:全球
    • 港澳店取:
      ok便利商店 順豐 7-11便利商店

超值合購

優惠時間:2024/03/11 ~ 2024/05/31
優惠組合價:75特價566

內容簡介

在多工、快步調的當代,
光靠靜坐等達到物我合一的「小定」,
已無法讓人得到永恆的喜悅;
由一體意識衍生的「大定」,
則是最放鬆、最舒暢、最寧靜的狀態,
無所不在,等著大家重拾回來。

人生要透過認識自己來醒覺,
這時更需寧靜的力量,
幫助你我隨時隨地集中注意力,
讓意識得以真正轉變。

「定」正是一股能夠找回自己的動力,
幫助你我活出永恆、自由的自己。


「現代人其實隨時處在注意力渙散的狀態。讓注意力集中而專注,是我們最需要的一堂功課。」──楊定一博士

既是醫師、也是科學家的楊定一博士,雖然從小被稱為「天才」,但在尋求生命真諦的道路上和你我一樣,總是身體力行。7歲時移民巴西,成長過程鮮少有機會接觸佛教經典,直到稍年長才有機緣與佛經相遇,發現與自己過往實修體驗所領略到的真理殊途同歸,因此對佛陀充滿敬意。

在本書裡,楊定一不但與時俱進,對古經典中的佛教要義「四禪八定」提出最當代的新詮釋,並針對步調飛快的現代人提出集中注意力的修行新處方;此外更以物理學與數學的原理,來解讀「業力」與「因果」,深入淺出,觀點獨特,既前衛又跨時代。

愈忙碌,愈需「定」心

生活的快步調,讓念頭不得不快速轉變,好搭配感官在快節奏的世界裡接收資訊;而透過念頭的快轉,頭腦也不得不隨時創出一個個虛的現實。但這些不斷在動的印象,頭腦其實來不及處理,因而不斷地帶來壓力。當頭腦受到壓力或危機,自然會轉到肉體上,帶來不安,帶來萎縮。

在這樣的年代,意識上要真正有所轉變、突破,需要不斷的修行。

不過現代人卻不容易安靜下來,光靠靜坐等種種方法,並不足以達到徹底的轉化。因為靜坐離不開二元對立的架構(主體「我」-「客體」對象),要有一個客體作為注意力專注的對象,因此需要一個「我」,去專注在一個「客體」上。最後將「我」與「客體」合一,將念頭消失。而「臣服」與「參」,卻是跳過二元對立,站在一體來面對這個世界。換句話說,透過臣服與參,才可以隨時練習,把心「定」下來。

什麼是「定」?

從物理學的角度,這個世界是由空組合的。但人類的五官結構,卻讓這個世界變得無比堅實。

不妨試著將念頭暫停,讓它成為一個意識的門戶,來達到「止」的境界。

把這個暫停拉長,從一個瞬間,延伸到下一個瞬間,一連串的瞬間,延續下去,也就為古人所稱的「定」或「三摩地」。

古代佛經裡談到「四禪八定」,是身心淨化的過程,但如果因此而落在二元對立、追求功夫與「做」的層面,將是令人遺憾。因為如果一個人可以領悟到真實,就能夠完全重現四禪八定,並不需要一一去追求,自然會成為領悟的成就,而不是修行的目標。

功夫帶來的定,是小定;由一體意識所衍生的定,沒有分段,沒有次第,稱為大定。

小定要透過苦修、練習才能得到;而大定,是我們天生就有,不會生出,也不會消失,沒有生,也沒有死。我們最多只是把它撿回來,其實是最不費力、最單純、最放鬆、最舒暢、最寧靜的狀態。

如何「定」?

「定」,是帶著一種動力。其實唯一的動,最多就是自己帶著自己,去找回自己。

定的作用,最多只是把自己跟自己再加上自己再加上自己,不斷地連貫起來,把每一瞬間所體會的自己串起來,變成一個永恆。也就是說,在,下一個瞬間是在,再下一個瞬間還是在。一個人也就醒覺過來了。

透過瞬間,可以活出小定,也可以隨時活出大定,也就自然活出永恆的現在。

定,就是「動」和「在」之間的一個共同點,一個連結。

臣服與參,會帶來一股螺旋的扭力,透過最不費力的路徑,達到最大的效益,讓我們可以從念頭沿著這個扭力,回到心。

◎為什麼「定」對現代人很重要?

人生的主要目的,是透過認識自己而醒覺。

透過定,可以幫助每個人──活出無限、絕對、永恆、自由的自己。

【楊定一書房】書系簡介
人的健康,身、心、靈從來沒有分開過。「楊定一書房」系列,便是站在全人健康的角度,重新整合從古到今、世界各地的健康法門與哲學系統,用現代的語言重新表達,幫助你我活出全部的生命潛能。

《真原醫》是從身心,也就是從「有」看著這個世界。最多只是把身心做一個整合,希望你我每一個人回到均衡。在失衡的狀態下,一個人想修行,是不可能的,因為隨時都會被身心的不均衡給拉扯,而難以體會生命更深的層面。

即使進入了《靜坐的科學、醫學與心靈之旅》,以及「全部生命系列」《全部的你》、《神聖的你》、《螺旋舞》、《不合理的快樂》,都還是從一個「做」或「有」的範圍來看整體──楊博士在這幾本書稱之為一體(Oneness)。也就是以二元對立的語言,從相對、局限,去探討絕對和無限。

不過,接著從《我是誰》開始,到《集體的失憶》、《落在地球》和這本書《定》,逐漸地,已經自然移動角度,從二元對立轉到一體,從「空」看著「有」,從內心看著外在,從「在」看著「做」,從「心」看著「人」。

作者

楊定一博士

著有《真原醫:21世紀最完整的預防醫學》、《靜坐的科學、醫學與心靈之旅》、《螺旋舞》(DVD+書)、《全部的你》、《神聖的你》、《不合理的快樂》、《我是誰》、《集體的失憶》、《落在地球》,以及《等著你》、《重生:蛻變於呼吸間》、《蛻變.重生》一日共修營實錄DVD,與《你‧在嗎?》、《光之瑜伽》、《真實瑜伽》、《呼吸瑜伽》音聲作品專輯。

編者
陳夢怡

編有《全部的你》、《神聖的你》、《不合理的快樂》、《我是誰》、《集體的失憶》、《落在地球》。譯有《靜坐的科學、醫學與心靈之旅》、《呼吸的自癒力》、《奇蹟半生緣》、《性、金錢、暴食症:談形式與內涵》、《親子關係:世間最難修的一門課》、《心理學:適應環境的心靈》等書。

目錄


引言

第一章 意識譜:回到最基本的意識科學
第二章 反復的工程
第三章 快速的步調,缺失的注意力
第四章 從專注到「定」
第五章 不要把五官變出來的現象,當作定的成就
第六章 四禪八定所帶來的淨化
第七章 從意識譜來談四禪八定
第八章 定,承載意識的工具
第九章 定,其實比任何人想的都更簡單
第十章 活在一體,也就活在定
第十一章 定,不費力地專注在一體
第十二章 大定和小定的差異
第十三章 打開所有修行的制約
第十四章 把「定」當作瞬間和瞬間中的共同點
第十五章 一體,最親密的朋友
第十六章 定,穿透世界的一切
第十七章 你我本身就是自己想找的答案
第十八章 唯一的選擇
第十九章 「定」不是功夫,也不是狀態,那它是什麼?
第二十章 從小乘的定,走向大乘的定
第二十一章 信仰與定是兩面一體
第二十二章 空和有都是平等的
第二十三章 我這一生可能體驗大定嗎?
第二十四章 透過空檔來體驗定
第二十五章 定,到底有什麼作用?
第二十六章 透過定,把「我」徹底取消

結語
附錄 四禪八定

序/導讀

我前面透過「全部生命系列」的作品,想表達──我們擁有的全部的潛能,遠遠比我們所體驗的、所可以想到的更大。

我也相信,讀到這裡,你自然會認同──我們每一個人能夠認知世界、生命的意識很廣,本身既有一個有限、相對、無常、受到條件束縛所組合的部份,是我們承認的人生;也有一個無限、絕對、永恆、完全自由的層面,我們過去把它稱為「主」或「佛性」。

我透過「全部生命系列」,是希望表達我們每一個人都可以活出無限、絕對、永恆、自由。

這其實是我們生出來就有的權利,甚至是我們還沒有來這一生就有的權利,因為它是我們主要的一部份。

要活出它,比我們所想的簡單更簡單。所以,一般人反而會不相信,而寧願一生走上許多冤枉路,花很多時間去找它,或透過各種練習想去取得本來就有的本質。

但是,聽到這些,許多朋友會問──既然不是頭腦的產物,要怎麼去取得?假如全部、絕對、無限、永恆、自由,不是透過「動」,而人類的意識又全部是透過「動」而來,又怎麼可能體會到?

也就好像說,假如我們要從一個地方到另外一個地方,總是需要搭一個交通工具才可以到,而這個交通工具一定是兩邊都可以到,才能把兩邊連結起來。

其實,答案是很簡單──有的。貫通全部意識的連結,我們稱為「定」。但是,一般人想不到的是,「定」是兩邊都有,兩邊都存在。

所以,我才在這裡把「定」當作這本書的主題。

引言

「定」,梵文稱samādhi,也就是漢傳經典提到的「三摩地」或「三昧」。雖然「定」帶著一個完全專注的味道,但其實不光是專注,甚至不是專注於一點,而是含著一個身心合一的境界,這本身也是古往今來大修行者所追求的狀態。

它也含著一個止的觀念,也就是念頭的止 (samatha)。

不光是佛教強調「定」,在大乘和小乘經典都有記載。天主教、基督教也有這個觀念,透過祈禱,達到一種融入 (absorption)、一種合一。可以說,每一個修行的法門或領域都有這個觀念,只是以不同的用詞來表達。

我們每個人都想知道──除了早晚會凋零、時時都在變化的人生之外,有沒有一個可以永恆存在,而足以稱之為永久的真實?

答案其實很簡單,是有的。

人類從古到今都知道,「定」離不開生命更深的層面。

我之前在許多作品中稱之為「在」、一體、因地。而且,這個更深的層面遠遠大於人生可見的一切變化,甚至是大得不成比例。所以,我才會稱之為生命的真實,而把人生的變化最多當作生命的前景,甚或幻覺。

隨時停留或「定」在生命更深的層面,透過這個層面看這個世界,一個人也就醒覺過來了。

我希望透過這本書,將聖人所談的「定」,和「醒覺」的觀念連貫在一起,透過我個人的經驗,做一個與過去不同的整合。

你我可能都沒想過,修行和醒覺不光和生活有密切的關係,還可以隨時帶我們在人間走出最不費力、最快樂的一條路。我也表達過──這一生,甚至多生多世以來,沒有第二個追求可能比這個主題更重要。

在寫作「全部生命系列」的前幾本書時,我多次提到──是鼓起了相當的勇氣,才能完成這一系列我本來不想,也覺得自己沒有資格完成的作品。

我等了許多年,認為自己最多是進行醫學和科學的研究,應該把哲學層面的闡述交給別人。然而,坊間一本本探討生命科學的作品,都把這個題目變得理論化而遙不可及,讓你我普遍認為古聖人留下的智慧最多只能參考,和現代快步調的生活早已脫節,甚至不相關。

這樣的局面,是我多年來感到最遺憾的。

一個人對自己不了解,卻想去尋生命的意義或價值,不可能有所成就。

我相信,只要你我投入這條路,自然也會發現──我們這一生來,主要的目的是透過認識自己而醒覺。

這麼一講,要談「定」這麼一個重大的題目,這樣的書更不應該是由我來寫。

過去,探討samādhi的「論」相當多,禪宗的六祖也把「定」當作智慧的基礎。

定,就是一個這麼重大的題目。

到了現代,可以很輕易找到前人的各種「論」,以及現代人的論述或評注。很可惜,我認為最多只在頭腦的邏輯層面反映了理論,而一般讀者可能看不懂。

因此,即使我個人可說是最沒有資格探討或解說這個主題,但還是認為有必要用現代的語言來談「定」,並以個人的體驗做一個分享。

既然我不是佛學或任何宗教學派的學者,沒有任何包袱,也不需要去符合任何宗教體系的說法,最多是把自己的體會、經驗和理解做一個輕鬆而純粹的分享。當然,我這種整合沒有配合任何嚴謹的學術要求去引經據典,不見得符合一般的慣例。

會想寫成作品,最主要的原因是──我發現許多關於「定」的論述相當理論化。讀了,會立即感覺到是一種頭腦的產物。反而把「定」變得複雜,讓你我以為是超過自己此生所能體會的境界。而我在這個作品採用的表達方式,相信會比較新鮮,而更容易滲透到你我的內心。

我很有把握,這本書所談的,不可能離開經典的精神。因為真實只有一個,所以怎麼去切入,到最後,結果都一樣。

而且,很有意思的是,跟一般人想的完全相反,「定」其實隨時都存在,隨時都有,從來沒有離開過我們。

沒有定,沒有生命。

它不需要我們找,也是找不來的。

這麼說,定,又是什麼?

試閱

第三章 快速的步調,缺失的注意力

可惜的是,現代人其實隨時處在注意力渙散的狀態。

我們仔細觀察,現代資訊技術的突破,讓我們每個人都同時在在做好幾件事。無論在講話、走路、寫字、吃飯,不是看著手機,就是在搜尋資訊或用訊息軟體和別人交流。頭腦的運作,一刻都沒有停過。

這是很普遍的現象。

儘管我們每個人都認為有點跟不上,卻又同時期待步調可不可以更快,有沒有什麼方法可以達到更高的效率。

就連看電視,一個畫面上都同時有好幾條跑馬燈,就好像把一個瞬間切割成好幾個,才配得上我們對快步調的期待。

這本身,自然會讓我們把無常和變化視為生活的主成分,而同時讓我們在現實中建立一個個虛構的架構,而每一個架構都彷彿有獨立的生命。

我在《真原醫》和「全部生命系列」曾經多次表達──這種快還要更快的步調,本身就是現代人最大的危機。讓我們不快樂,總是感覺到壓力或是不知哪裡來的沉重感,好像隨時背著一種負擔。這種不快樂的現象,甚至蔓延到年輕的一代,即使很年輕的孩子都有注意力缺乏和躁鬱症的問題。

這種更快的步調,其實是相當近代的產物,人類演化多年來的架構沒辦法適應。畢竟,種種快步調的反應,當初只是為了生存而留下的「打或逃」本能,本來只是短期的應對。沒想到人類發展到現在,這種快步調的反應,反而變成我們隨時的常態。

步調快,還不是主要的問題。問題在於,它同時帶來念頭快速的轉變,以搭配感官在世界運作所收到的資訊。透過念頭,頭腦隨時創出一個虛的現實。這些不斷在動的印象,頭腦來不及處理,本身也就不斷的帶來壓力。

我在之前的作品,也用相當多篇幅來表達──頭腦受到壓力或危機,自然轉到肉體上,帶來不安,帶來萎縮。

所以,讓注意力集中而專注,是我們最需要的一堂功課。對忙碌的現代人而言,守住的感官愈多,通常愈能幫助守住注意力。

其實一般所談的「定」的功夫,都離不開時-空,更離不開感官。「定」或「專注」的功夫,是透過感官才可以運作。

再說清楚一點,一般所談的「定」或專注,是透過感官的運作或「動」來捕捉資訊,而進入一個「不動」、寧靜或合一,才有「定」好談。懂了這些,自然可以把感官當作一個專注的門戶。如果我們懂得從多重感官著手,例如同時耳朵聽,加上眼睛觀想、鼻子聞、口腔的體會、皮膚的觸覺,反而更容易達到專一。

重點是,不要同時產生念頭。

所以,一般專注的練習,會透過重複的動作(例如朗讀、呼吸)讓念頭不容易起伏。

也因為如此,多年來,我常常與朋友分享如何教小孩子讀經。不光是因為讀經可以讓孩子接觸大聖人的觀念,而讓這些大智慧落到腦海。此外,由於讀經同時運用多重感官來集中注意力,對腦部發展的活化,有不可思議的作用。

透過朗誦,其實是教孩子學會掌握耳根的聽、嘴巴的發聲、眼睛閱讀的觀、集體共振的觸覺,把注意力守住。透過重複的朗誦,不容易產生念頭。

所以,我過去不斷地提醒家長和教師,不需要為孩子解釋經典的意義。因為任何解釋,是落在一個念頭的範圍。

最多只要透過朗誦,讓古人的話落到心裡。

最不可思議的是,讀經的孩子,不光是學習能力提升,靈感也被強化。我親眼見到許多小孩子自然在藝術、文學、科學、數學領域有特殊的表現。

有意思的是,就是古人留下來的這麼簡單的方法,透過千萬個小孩子,可以驗證這裡所談的原理。

相信你讀了前兩章,已經體會到,我這本書所談的,倒不是這方面的專注,更不是強調要怎麼以各種方法透過多重感官去切入。剛好相反,這裡所要談的是──希望你我用這方面的知識和練習作為基礎,也就是透過一般的靜坐,而可以跳一大步,帶來意識徹底的轉變。

怎麼徹底轉變?這一點,希望透過這本書可以轉達。

*結語

我從《真原醫》開始,從來沒有想過,有一天會有那麼多的作品一本一本出來。這一點,不能說超乎我的規劃,因為從來沒有過規劃。甚至,連《真原醫》也從來不是為了出版而寫,最多是為了一些病苦的朋友,利用零碎時間整理的一些提醒。後來,是透過《天下雜誌群》殷發行人的鼓勵,才成為一本書。

《靜坐》也是如此,最多是過去演講的一些紀錄。

至於「全部生命系列」的寫作,最多是進入寧靜,讓生命帶著我,讓一體帶著我走。每一句話都是透過這種寧靜、無思無想的狀態,以口述傳達出來的。可以這麼說,從一開始到現在,我沒有刻意想寫過一本書,也沒有特意想在這世界留下一本作品。最多,我只能告解──我是一位醫師、科學家。而我過去在人間用的工具,最多也只是醫學和科學。從不認為我個人有資格把「全部生命系列」寫出來,更不認為留下那麼多篇章,可能起到任何帶動的作用。

想想,我從小就在國外長大。最流利的語言不是英文就是葡萄牙文,中文只有小學一年級或幼稚園的程度。所以,我說沒有資格寫這些書,不是故作謙虛,而是連語言表達的能力都沒有。最有趣的是,連這些作品,即使有些有英文原稿,我也從來沒有動念想要出版英文本。

這個過程,是我認為最不可思議的一個悖論──讓生命帶著我走,讓我以此身心可以見證無數的奇蹟。包括這一本又一本的作品轉達出來的速度,與帶出來的進展。

我記得自己當時還相當年輕。約莫不到三十歲時,最多曾經浮出一個念頭,希望有一天可以寫下《未來的人》(The Future Man)。當時,這本書在腦海雖然已經完全成形,我心裡也明白,即使寫出來,也沒有一個人可以理解、可以看懂。有意思的是,從一開始到現在的這幾本書,好像都在為《未來的人》鋪路,做為一座通往它的橋梁。

有時,我也跟自己開玩笑,也許到最後,連那本書都不用寫了。這一生要完成的,也該完成了。至於完成什麼,其實都不重要,最多只是讓這個身體完成它這一生來想完成的事。

仔細觀察,《真原醫》是從身心,也就是從「有」看著這個世界。最多只是把身心做一個整合,希望你我每一個人回到均衡。在失衡的狀態下,一個人想修行,是不可能的,因為隨時都會被身心的不均衡給拉扯,而難以體會生命更深的層面。

即使進入了《靜坐》,以及「全部生命系列」《全部的你》、《神聖的你》、《螺旋舞》、《不合理的快樂》,都還是從一個「做」或「有」的範圍來看整體──我在這幾本書稱之為一體(Oneness)。也就是以二元對立的語言,從相對、局限,去探討絕對和無限。

雖然我在作品中一直反覆強調,這兩個範圍是在不同的意識軌道。從相對和局限,不可能跨到絕對和無限。但是,我總是認為現代人夠聰明,足以理解完整的意識譜。才會承擔「可能說不清楚」的風險,把古人完整的意識法門轉達出來。值得玩味的是,從《我是誰》開始,到《集體的失憶》、《落在地球》和這本書《定》,逐漸地,已經自然移動角度,從二元對立轉到一體。

就好像──如果一體可以講話,它會說什麼?

文字,透過頭腦,會造出悖論;但是,變成了聲音,對心,反而是甘露。

透過聲音,我可以直接指向心。

因為文字本身是靠理性的邏輯去理解,自然帶來它自己的限制。而聲音是跟我們的生命場最接近,本身最容易達到共振。所以,除了這些書,我又同時完成了一系列的音聲作品,從《等著你》、《重生》、《你.在嗎?》,到《光之瑜伽》、《真實瑜伽》、《呼吸瑜伽》。

不光是這些作品,我還透過讀書會、音頻,不斷地作為這些作品的補充。希望透過這些轉達,直接穿透心,幫助你我做更深的理解。

我用這樣的手法,是希望消失任何可能的矛盾,消除聖人的經典留下來的悖論,或說你我一般人對聖人和經典的誤解和爭議。假如你我認真去探討這幾本書的訊息,自然會發現,所謂的矛盾或悖論,最多只是站在不同的意識軌道,在談同一件事。

我們一般人守住一般的意識狀態,最多只能站在「有」去看「空」或生命的一切。然而,聖人隨時可以從「有」到「空」、到一體,也可以從「空」或一體回到「有」。

所謂的矛盾,是我們二元對立的腦才體會到的。其實,站在聖人的角度,他最多只是活出他的自由,而不受到任何制約的限制。我們用一個二元對立的框框想把大聖人、一體意識去框住來理解,是不可能的,因為我們不可能知道他在哪一個角度在談同一件事。

他已經老早從人間的二元對立跳出來。然而,活在這個人間,他也可以用二元對立在對話。

覺得混淆、有矛盾的,是我們。

假如你可以聽進這些話,並深入探討「全部生命系列」前幾本書所談的意識科學,我很有把握,接下來,任何的經典,你都可以讀懂。

也許你原本並沒有接觸多少經典,是因為覺得這些古人的話美則美矣,但和自己的生命不相關。然而,透過這些書,再加上你個人實際去練習、去實修,會突然發現:古人的經典不光和你我的生命息息相關,甚至是你我這一生最好的朋友,隨時讓我們從人間走出來一條路。此外,談到「定」,我雖然在這本書引用了許多佛教的觀念,那也只是因為佛教相當重視定,而最先提出「定」的觀念。但是,我在這裡所談的,其實和宗教不相關,最多只是探討生命的科學。

講得再直接一點,我透過「全部生命系列」這幾本書,是想表達「唯識」的科學。也許有一天,我能有機會對唯識的科學──未來最重要的一門生命之學,再進一步說明。

我會用「唯識」這兩個字來總括「全部生命系列」,也是表達我對未來佛(彌勒佛)、未來基督最高的敬意。雖然這些觀念和宗教一點關係都沒有,但反過來說,也離不開宗教或任何領域。

過去,唯識是最難懂的一門學問。就我之前所讀過的論述來看,我並不認為它們足以充分表達這門學問的獨到之處。然而,我認為這個時點和百千年前留下那些論述的情況不同。因為,人類的聰明已經發達到一個地步,絕對有資格理解。只是目前還缺乏妥當的解釋。

同樣地,我也有信心,現代人已經足以理解「全部生命系列」的作品。假如我們可以透過人間的聰明,去理解這些作品所想表達的生命的一體或全部,那麼也就證明了──頭腦可以成為人類最寶貴的工具,承載我們通往解脫。

最後,我想再提醒一點:這些作品,其實一點都不抽象。假如我們能好好地去探討所表達的觀念,而可以讓這些話落在自己的生活中,我相信,你我都會得到徹底的轉變,這一生接下來會完全不同。

至於不同在哪裡,只等著你我親自去體驗。

詳細資料

詳細資料

    • 語言
    • 中文繁體
    • 裝訂
    • 軟精裝
    • ISBN
    • 9789869515160
    • 分級
    • 普通級
    • 頁數
    • 232
    • 商品規格
    • 32開13*19cm
    • 出版地
    • 台灣
    • 適讀年齡
    • 全齡適讀
    • 注音
    • 級別

商品評價

相關商品

全選
※ 出版日十年以上商品需另下訂,調貨時間較長,無法與一般商品合併結帳,敬請見諒。
看更多

訂購/退換貨須知

加入金石堂 LINE 官方帳號『完成綁定』,隨時掌握出貨動態:

加入金石堂LINE官方帳號『完成綁定』,隨時掌握出貨動態
金石堂LINE官方帳號綁定教學

提醒您!!
金石堂及銀行均不會請您操作ATM! 如接獲電話要求您前往ATM提款機,請不要聽從指示,以免受騙上當!

退換貨須知:

**提醒您,鑑賞期不等於試用期,退回商品須為全新狀態**

  • 依據「消費者保護法」第19條及行政院消費者保護處公告之「通訊交易解除權合理例外情事適用準則」,以下商品購買後,除商品本身有瑕疵外,將不提供7天的猶豫期:
    1. 易於腐敗、保存期限較短或解約時即將逾期。(如:生鮮食品)
    2. 依消費者要求所為之客製化給付。(客製化商品)
    3. 報紙、期刊或雜誌。(含MOOK、外文雜誌)
    4. 經消費者拆封之影音商品或電腦軟體。
    5. 非以有形媒介提供之數位內容或一經提供即為完成之線上服務,經消費者事先同意始提供。(如:電子書、電子雜誌、下載版軟體、虛擬商品…等)
    6. 已拆封之個人衛生用品。(如:內衣褲、刮鬍刀、除毛刀…等)
  • 若非上列種類商品,均享有到貨7天的猶豫期(含例假日)。
  • 辦理退換貨時,商品(組合商品恕無法接受單獨退貨)必須是您收到商品時的原始狀態(包含商品本體、配件、贈品、保證書、所有附隨資料文件及原廠內外包裝…等),請勿直接使用原廠包裝寄送,或於原廠包裝上黏貼紙張或書寫文字。
  • 退回商品若無法回復原狀,將請您負擔回復原狀所需費用,嚴重時將影響您的退貨權益。
※ 本商品會員日滿額金幣加碼回饋最高15倍
預計 2024/04/20 出貨 參考庫存量:1 
金石堂門市 全家便利商店 ok便利商店 萊爾富便利商店 7-11便利商店
World wide