原來有錢人都這麼做

【KINYO】KIHP-2250 智慧溫控快煮杯0.5L

【KINYO】KIHP-2250 智慧溫控快煮杯0.5L

最強熱水支援,讓你隨時喝熱茶、煮泡麵

  • 會員好評 ★★★★★(2)
  • 79 300
    380

配送方式

  • 台灣
    • 國內宅配:本島、離島
    • 到店取貨:
      金石堂門市 不限金額免運費
      7-11便利商店 ok便利商店 萊爾富便利商店 全家便利商店
  • 海外
    • 國際快遞:全球
    • 港澳店取:
      ok便利商店 順豐 7-11便利商店

內容簡介

什麼人才是真正的有錢人,什麼人不是有錢人?
為什麼住豪宅、開名車的人,不一定是有錢人?
運用大數據調查有錢人之所以有錢的原因
財富是你累積了什麼,不是你消費了什麼


《紐約時報》暢銷書排行榜連續上榜179週
英文版熱銷超過50萬冊

本書特色

作者窮二十多年光陰以大數據研究人們如何致富。一開始,作者對居住在美國高級住宅區的人進行問卷調查,一段時間後,發現了一些奇怪的現象,許多住豪宅、開名車的人,實際上並沒有多少財富。然後,更奇怪的事出現了:很多真正的有錢人,根本不住在高級住宅區。

透過研究,作者開始找出有錢人是什麼樣的人?有什麼共同特點?例如,有錢人開什麼車?住什麼房子?穿什麼衣服?日常的消費習慣如何?從這些調查中,找出有錢人的特徵,繼而使讀者可以從中學習,靠著自己的力量,翻身做個有錢人。

美國八成有錢人的財富不是因繼承而來,他們都是第一代有錢人,憑著自己的力量,一步一步成為有錢人。會花大錢不代表是有錢人,因此坐領高薪者如果是個月光族,沒有累積到財富,根本不算是有錢人。

作者毫不保留地讓我們看到有錢人之所以有錢,是由於自我犧牲、節制度日、勤奮工作,這些被高消費社會明顯貶低的特質,但作者卻告誡我們:「那只是一輛車,不是你」。

為什麼讀者會想讀這本書?
因為我們發現什麼樣的人才是真正有錢人,什麼樣的人不是;更重要的是,我們找到一般人要怎麼做才會變有錢的公式。

為什麼一般對有錢人的看法是錯的?
財富並不等於收入。如果你的收入很高但卻是個月光族,並不會變得更有錢,你不過是生活水準比較高。財富是你累積了什麼,不是你消費了什麼。

要怎麼做才會變有錢?
這會跌破所有人的眼鏡,很少人是因為幸運、繼承、唸很多書,或特別聰明而累積大筆財富。財富往往是某種生活方式的結果——勤奮、努力不懈、規劃,更重要的是,自律。

為什麼我沒有錢?
很多人會自問:為什麼我沒有錢?他們努力工作,受過良好教育,收入也高,為什麼不是有錢人?因為他們把收入全部用來消費,並不投資。這類型家庭一旦少了薪水,在經濟上大概只能撐一到兩個月。

什麼樣的人能夠致富?
美國富翁有80%是白手起家。有錢人通常是生意人,在同一個地方住一輩子,可能擁有一家小型工廠、連鎖商店,或提供服務的公司。他的鄰居,財富只有他的一小部分。他強迫自己儲蓄跟投資,靠自己打拼賺錢。

致富的七大元素

富人們通常遵循一種能夠幫助他們累積財富的方式生活。在調查過程中發現,這些有錢人有七大共同特性:

1. 有錢人會量入為出。
2. 有錢人能有效分配時間、精力、金錢,以達到建立財富的目標。
3. 有錢人相信經濟獨立比展現崇高社會地位更加重要。
4. 有錢人的父母並不提供經濟上的後盾。
5. 有錢人的成年子女在經濟上能夠自給自足。
6. 有錢人對掌握市場機會很有經驗。
7. 有錢人選對了職業。

對有錢人的研究當中,我們發現了什麼?
打造財富需要紀律、犧牲和努力工作。你真的想達到經濟獨立嗎?你和你的家人願意為了達成這個目標,而重新定位你們的生活方式嗎?許多人很可能會說他們做不到。如果,你願意拿你的時間、精力,和消費習慣來交換,以打造財富並獲致經濟獨立,那麼本書會幫你展開這段旅程。

如果錯過做有錢人的機會?
如果讀者錯過做有錢人的拼搏年紀,也能透過本書的觀念,從教育和職業選擇上,讓下一代有機會翻身做有錢人。

名人推薦

來自各界的推薦

專文推薦
綠角(「綠角財經筆記」部落格格主)
艾爾文(富朋友理財筆記站長)

研究投資理財,學習財富累積之道,也學習財富之上的更高價值。——綠角,「綠角財經筆記」部落格格主、財經暢銷作家

如果你也想擁有足夠多的財富,本書作者實際採訪有錢人的故事,與整理歸納出的心法可成為借鏡。——艾爾文,富朋友理財筆記站長、財經暢銷作家

《原來有錢人都這麼做》的含意是……幾乎有穩定工作的人都有機會累積一筆小財富。——《富比士 》(Forbes)

本書內容比任何國家政策更有助於個人財務層面的提升……《原來有錢人都這麼做》有個非常真實的主題……「你看,我做得到,你一定也可以!」——羅許・林保 (Rush Limbaugh)

一本了不起的好書。——《華盛頓郵報》 (The Washington Post)

對想變有錢的人而言,說到心坎裡了。——《今日美國》(USA Today)

渴望透過節儉致富者的入門指南。——《波士頓環球報》(The Boston Globe)

一個有趣的社會學研究。——《商業周刊》(Business Week)

對美國社會的有錢人做了一個十分有趣的檢視。——《快訊報》(The Dispatch)

這些睿智的建議,是給我們所有人的忠告……一本讀起來相當有趣的書。——《考克斯新聞社》(Cox News Service)

揭露奢華揮霍就代表有錢人的假象。——《美國新聞和世界報告》(U.S. News and World Report)

很喜歡這本書,內容提到「美國多數有錢人的財富靠繼承而來」根本是個迷思。事實上,過去二百多年,我們創造了一個偉大的國家,我們已找到方法讓窮人也能白手起家並坐擁財富,為他們的子孫創造一個扭轉人生的機會。我們讚揚它,把它拍成電影,圖書館裡到處都是這樣的書。這沒什麼不對。——伯尼・桑德斯(Bernie Sanders)

作者以大數據展現了這些有錢人共同、出人意料的節儉個性。一家企管顧問公司董事總經理這麼說:「主要的課題就是高收入並不等於財富多。」他把本書列為「非讀不可,而且越早讀越好」。——《芝加哥論壇報》(Chicago Tribune)

作者

湯瑪斯・史丹利(Thomas J. Stanley

作家、演講人,自1973年開始研究富人的研究者。現居喬治亞州亞特蘭大市。

威廉・丹柯(William D. Danko

紐約州立大學阿爾巴尼分校商學院副教授,教授行銷學。

譯者

凌瑋

曾任職於各大外商銀行二十餘年,兼職譯者。

目錄

推薦序一:研究投資理財,學習如何累積財富(綠角) 007
推薦序二:再簡單不過了!富有之道沒想像中複雜(艾爾文) 015
前言:亙古不變的財富知識 025
自序:有錢人有不一樣的想法 029
引言:有錢人的調查報告 035

第一章 原來隔壁鄰居是個有錢人 041
第二章 真正有錢人的致富之道 067
第三章 花時間和精力做財務規劃 125
第四章 那只是一輛車,不是你 175
第五章 富二代的金錢觀念 217
第六章 注意!不要養出啃老族 263
第七章 找到利基讓自己邁向有錢之路 309
第八章 慎選職業,輕鬆做有錢人 329

致謝 335
附錄 359
附錄1:有錢人都在哪裡? 360
附錄2:1996年汽車車款:估計每磅的價格 363
附錄3:有錢人都做什麼工作? 368

序/導讀

推薦序一

研究投資理財,學習如何累積財富
綠角,財經作家、「綠角財經筆記」部落格格主

本書作者湯瑪斯.史丹利(Thomas J. Stanley)和威廉.丹柯(William D. Danko)在本書討論了一個主題——美國的百萬富翁是怎樣的人?他們有哪些共同特點?將相關資料整理起來,或許可以進一步回答,「如何成為有錢人?」這個問題。

會花錢不等於有錢

本書的內容是根據作者在過去二十年所做的研究與統計,源自跟超過500位百萬富翁的面談,以及與11,000名高所得或高資產人士所做的問卷調查。

作者定義「富人」是擁有超過100萬美金淨資產的人。在美國,一億個家庭(Households)中只有3.5%,也就是350萬個家庭有達到這個標準。這些百萬富翁中的九成五,持有100萬到1000萬美金不等的淨資產。

他們之中有八成是第一代富人;也就是說,他們的財產大多不是繼承而來,而是靠自己的努力,在自己這一代成為有錢人。

書中第一章談到,有錢人跟你想像中很不一樣,他們大多不會開進口車,不會穿高級西裝。他們看起來就像一般人,住在一般的社區(僅管他們的淨資產是鄰居的好幾倍)。

書中舉了一個很有趣的對比。一家信託公司的經理是作者研究富人目標客群。這個經理穿高級西裝,開進口車;反觀他們面談的富翁,則是穿舊西裝、牛仔褲,開國產車。

假如你問一般人,誰看起來像有錢人?

大多人會選經理。

但其實,有錢人是那些其貌不揚的人。

這是社會的一個通病。我們沒有搞清楚有錢和很會花錢的差別。

我們以為擁有很多值錢的東西,就是有錢的象徵。

作者初期也犯過這個錯誤。他們剛開始要研究有錢人時,前往高級社區調查。結果卻發現,很多住在廣廈豪宅,開好車的人,其實口袋裡根本沒什麼錢,沒有多少淨資產。他們把錢花在消耗性產品上,卻未持有什麼具增值潛能的資產,譬如股票、債券、私人企業、油田或林業產權。

這個現象跟媒體渲染的富豪形象有關。我們三不五時就會看到某個有錢人(企業大亨、體育明星,或是知名藝人)一擲千金,買下高昂物件的報導。

我們心中留下一個印象「有錢人都很會花錢」。然後再進一步把邏輯顛倒過來,就變成「很會花錢的就是有錢人」。

媒體報導的是容易吸引人的內容,而不是整體真相。

想想看,假如報紙或是電視報導一個富翁的節儉生活,那會有什麼賣點?

於是,這樣的看法成為對富人的第一個誤解。

但很多人的確活在這樣的迷思中。

有的有錢人似乎怕別人不知道他有錢,所以為了符合「社會期待」,花大錢去買一些高單價的物件。

現今房價高漲,擁有特定豪宅,剛好成為這些人試圖展示自己很有錢的途徑。

想來可悲,他們很可能一點也沒有自己的品味,也不知道自己到底想要怎樣的居所,只為了「符合大眾期待」便買了高單價的豪宅。有了錢,卻仍是不自由。

而對於這些人當中的某些人來說,有錢似乎是人生唯一且重要的目標。

有錢最重要,可以用任何途徑達成,包括從事內線交易、販賣黑心食品等等。出賣自己的人格、企業的品格在所不惜,只要變有錢就好。

想想這些人,假如把錢從他們身邊剝離,他們還會是誰?

你會發現,他們會變成誰都不是。這些人假如沒有錢的話,什麼都不是。

這些人以金錢為人生首要目標,不擇手段達成之後,深怕外界不知,於是選擇全國知名豪宅為居所。結果這個地方的住戶,接連「出事」。這是巧合,還是事出有因?

而有些人,他就算沒錢,他仍然是Somebody,一個令社會大眾敬重、佩服的人。

譬如指數化投資教父柏格先生,就是這樣的人物。對於這個人,金錢根本不是衡量他成就的標準。不管有錢沒錢,他都是個偉大人物。

這,才是人生的真正成就。以自己的工作與生命,為社會、為他所服務的族群帶來價值。

在這個真正成就之前,所有進口汽車、豪華房屋的廣告,宣稱擁有這些東西就有「領袖風範」,就是「至尊王者」的畫面,都變得膚淺而可笑。

金錢本是獎勵一個人做好工作的獎品。做得好,同時收入不錯,變有錢人,那是天經地義。

但假如倒行逆施,為了金錢做出傷害社會,罔顧他人之事,這個人就是除了錢之外,什麼都不是的人。東窗事發之後,更會成為被社會唾棄的人。

做得好,而得財富,人生快樂。

為了財富,賤招出盡,沒有人格,那就真的成為金錢的奴隸了。

令人佩服的富人

對一個年收入300萬的人來說,擁有200萬的淨資產其實不算什麼。但對於一個年收入40萬的人而言,200萬的資產已是個小成就。

不同的收入層級,所能達到的資產層級自然不同。如何估算自己在所屬的層級中,是否有存到該累積下來的資產呢?

作者在書中提出一個簡單的估算法。

算式是:年齡×稅前總收入/10

譬如40歲,年收入80萬的人,他至少應該有40×80/10=320萬的資產。

假如是一個很會存錢的人,其累積的資產至少該是預期資產的兩倍以上。延續上面的例子,他至少要有640萬的資產。書中把這類人稱作超優理財族(prodigious accumulator of wealth, PAW)。

假如資產不到預期的一半,延用上述的例子,就是資產連160萬都不到,那他就是個很不會存錢的人。這些人是超遜理財族(under accumulator of wealth, UAW)。

依據這個算式,可以讓讀者很快的評估自己落在什麼層級。

在接下來的討論中,作者以實例說明財富是怎麼累積出來的。重點是,高收入不一定可以累積出高額財富。假如過著過度消費的生活,弄到入不敷出都有可能。中低收入者的財富也不一定會輸給收入較高者,假如他們很會存錢,那也可以累積可觀財富。

真正有效的財富累積,來自於「攻守兼具」的方法。攻,指的是擴大收入;守,指的是控制支出,也就是存錢。在這方面,很多美國富有家庭採分工的方式,由先生主攻,負責帶來家庭的主要收入;太太主守,詳細規劃與控制家庭支出。兩者搭配起來,有相當好的成效。

真正存很多錢的家庭,常是夫妻兩人都很願意存錢的人。只要其中有一人很會花錢,在財富累積上就會比較辛苦。

攻守兼具是家庭理財很重要的概念。有些人講理財,僅一直講如何存錢,完全把重點放在這上面。其實再怎麼會存都有上限,上限就是收入總額。要攻,拉高收入,才能增進財富累積的速度。這點,在《 膽小存錢,不如勇敢賺錢》書中,作者也有提到。

總結來說,這本書戳破了「會花錢就是有錢」的假象,讓讀者看清,其實大多數富翁之所以「有錢」,正是因為他沒「花錢」,沒把錢送出去。

這本書也讓非美國裔的讀者看到,美國當地與「印象中」不同的富有階層。

很多外國人看美國,都覺得這是一個過度消費、鋪張的國家。它有這個問題沒錯,但仍有不少美國人有著勤奮、儉樸的個性,他們生性低調,媒體上看不到,但不代表他們不存在。

巴菲特先生本身就有這種性格,他富有,但生活非常節約。指數化投資教父柏格先生也是,過著質樸的生活。雖貴為資產管理公司總裁,當初出差至紐約,仍不惜顏面跟旅館櫃檯討價還價,要便宜的房間住;舊衣一穿再穿,搞到小孩看不下去幫忙買新衣。但在慈善或公益方面,這兩人都貢獻了大筆資產。

他們都是美國這類富人的典型。錢可以存就存下來,從不花在過度的物質享受上;但在做慈善或是回饋母校方面,則是一擲千金,毫不手軟。

這是真正令人欽佩的富人,因為他們表現出身而為人所能達到的更高價值,一個克制、奉獻、服務的精神。

研究投資理財,學習財富累積之道,也學習財富之上的更高價值。


綠角,財經作家、「綠角財經

試閱

第八章 慎選職業,輕鬆做有錢人

他們選對了職業。

大約十年前,一份全國性新聞雜誌的記者來電,問了一個我們經常被問的問題:

哪些人是有錢人?

現在,你或許可以猜到答案。多數美國富人自己經營公司,自僱的專業人士也包括在內。美國富人家庭戶長有20%已經退休,其餘的80%,超過2/3的戶長是自僱的公司老闆。在美國,將近1/5的家庭,也就是18%的美國家庭戶長是自僱的公司老闆或專業人士,而自僱的人成為有錢人的機率,是受僱者的四倍。

這位記者接著問了下一個合理的問題:

有錢人都做哪一類生意?

我們的回答跟我們給所有人的答案一樣:

你不能用某人的生意類型,來判斷他是不是有錢人。

研究遍佈各行各業的有錢人二十年後,我們可以定論,想要預估某個人的財富等級,某公司老闆的個性比他從事的行業更重要。

無論我們再怎麼試著解釋這個觀點,記者還是想要一個簡單的答案。那會是一個多棒的故事、多讚的頭條,就好像他們可以昭告讀者:

十種有錢人會做的生意!

我們已經竭盡所能地強調,天底下沒有讓人肯定變有錢的配方。記者們經常忽略這個事實,他們會扭曲我們的研究結果,製造轟動。沒錯,自己當老闆的確比較可能成為有錢人。但是,許多記者沒有告訴你,大多數自己做生意的老闆並不是有錢人,而且連有錢人的邊都沾不上。

我們告訴過記者,某些產業通常比其他產業獲利更高。所以,在高獲利產業有自己事業的老闆們,依照定義,通常能實現較高的收入。不過,就算你在一個賺錢的產業,也不代表你的事業就具備高效能。就算你的生意具有高效能,也可能永遠不會躋身有錢人行列。為什麼?理由是,即便你獲利甚豐,你可能花更多錢購買非營業相關的消費品和服務,你可能已經離婚三次,或有賭博的惡習。你可能沒有退休計畫,也沒有任何績優股在手上。或許你根本不覺得需要累積財富。錢,對你來說,可能是最容易再生的資源。如果你是這麼想的,你可能是個揮霍者而不是個投資者。

那麼,假使你生性節儉,謹慎投資,自己還有個賺錢的事業。要是這樣,你很可能成為有錢人。某些產業獲利是比其他他產業高。在本章中,我們會找出幾種高獲利的產業。但是再次強調,我們要提醒讀者小心,不要把我們的研究結果和建議過度簡化。對於如何能在美國變有錢這個問題,人們經常想要一個「精華版」答案。更糟的是,那些把我們有數據為憑的研究結果扭曲解釋的那些人。想想,就類似這樣,有個商業經紀人最近留了個訊息給我們:

我想你們可能會想知道,有人印了一份傳單,說你是史丹佛大學的教授,你發現美國有20%的有錢人是開乾洗店的……是真的嗎?

第一,我們兩個作者中沒有人在史丹佛教過書。第二,我們也從來沒說過,每五個富人中就有一個現在在乾洗店裡燙衣服。我們的確發現1980年代中期,乾洗店是個獲利不錯的小本生意。再說一次,獲利並不會自動等於有錢或能致富。這就好像我們的兒子,或許你家兒子也這樣,以為只要買了一雙喬登氣墊鞋,就可以入選籃球校隊。一個標籤不會讓你成為校隊隊員,一個產業的標記也不會使老闆變成有錢人。創造利潤且能獲致財富,需要天分和紀律。這就是為什麼某些人對美國一般大眾傳遞以下訊息,會惹惱我們的原因:

只要買我的教材/在家自學工具,你的事業就會成功。今天立刻開始創業——你明天就會變成有錢人。我自己在這個產業成功過,你也辦得到!真的很容易!

再說一次,重點不在工具,不在這個想法,也不是這個產業。舉個例子,五金/木材零售事業在二十五年前的獲利數據,絕對引不起我們的注意,它們無法說服我們投資這類生意。但你想想,高獲利的家得寶(Home Depot)創立者就想到了,他們重新改造這個產業,不讓產業主導他們的獲利、銷售量、經常性開支,或規定他們如何經營事業、如何投資。這些創立者有過人的天分、紀律,和勇氣。他們成為有錢人,並且幫助他們許多員工和其他投資人達到經濟上的獨立。做得很成功的這些人,在他們自己的行業中立下很高的標準。

計畫趕不上變化

凡事皆在變,就算自己是所謂的企業主/管理者身處在企業環境。就拿我們剛剛提到的乾洗產業來舉例(事實上,比較合適的名稱是水洗、乾洗、衣物服務)。說到這個產業,湯姆.史丹利在1988年說過:1984年,有6,940家合夥事業;91.9%有淨收入產生,平均收入(淨利是收入一部分)報酬率是23.4% 。(湯瑪斯.史丹利,《富人行銷》(霍姆伍德,伊利諾):爾文出版社,1988年,190頁 )

這個產業的獲利率到了1990年代又是什麼光景?我們分析過國稅局聯邦所得稅申報數據。1992年,我們判斷合夥事業有4,615家,其中只有50.5%有淨收入產生,而平均報酬率是13%。同樣在1992那年,美國有24,186家獨資的乾洗業者,他們的平均淨收入是多少?以平均來看,是5,360美元。這個數字讓乾洗業者在171種獨資生意中,平均淨收入列在116名。以報酬率8.1%來看,這個行業在當時名列119。多少比例的乾洗業者有淨收入產生?差不多3/4,也就是其中的74.1%,淨收入至少有1美元。這樣看來,乾洗業者在171種產業當中排名92。

這短短八年之間發生了多少變化,而乾洗這個行業不是唯一一種面臨改變的。表8-1中的數據,列出某些產業的對比。你可以注意到,有些產業在幾年之間獲利經歷了重大的變化。舉例來說,販賣男人和男孩衣物的商店,從1984到1992年,增加了至少2倍。1984年,所有這類獨資商店都有獲利;但1992年只有82.7%是賺錢的。在171種我們研究的獨資事業當中,它的獲利率排名因此從第1名掉到57名。公路和街道建設包商這一行的排名,從第8名掉到138名,而採煤礦則從14名掉到165名。

許多外力和常見的不可抗拒因素,影響了產業本身和產業內某些公司的獲利能力。通常,如果某個產業中獲利高的公司數量龐大,就會吸引更多的人進入這個產業,這麼一來就會使利潤變薄。消費者喜好轉變也會影響利潤。政府的行動也是如此。如果有一個能源政策偏好使用煤礦,或許獨資的採礦事業家數就不會在八年之間從717家降到76家。要知道,這76個採礦生意中,只有34.2%有淨利產生。儘管如此,這一行的平均淨收入是196,618美元。很顯然,有少數採礦業業主不太在意產業的趨勢和標準,這些人中有很多因為他們對煤礦業的堅持,和與眾不同的信念而獲益。許多成功的業主告訴我們,他們很享受這種身處自己選擇的行業中「短暫的辛苦」,因為多數的競爭者會受不了而被淘汰。在採礦這一行是這樣,這個產業中有34.2% 的生意有盈餘,淨收入大約在60萬美元左右。許多人問我們,「我應該獨資創業嗎?」多數不曾有過創業經驗的人選擇獨資。美國1,500多萬家獨資事業,平均淨收入只有6,200美元!大約252%的獨資事業,在一般年頭裡連一分錢都沒賺到。合夥事業更糟,平均42%賺不到錢。那麼公司呢?只有55%在一般的12個月期間有應稅所得。

自僱專業人士與其他事業業主

把自己的事業傳給子女去擁有和經營的事業業主,每五位有錢人中還不到一位。為什麼?讓我們為這些富人父母鼓掌。他們知道把事業經營成功的機率,他們了解多數事業很容易因為同業競爭、 因應消費趨勢、高營運成本,和其他不可抗力所影響。

所以,這些有錢人會建議他們的孩子做哪一行?他們鼓勵孩子們去當自僱的專業人士,例如醫生、律師、工程師、建築師、會計師和牙醫。如前所述,有子女的富人夫婦,比美國其他父母送孩子去讀醫學院的機率是5倍,而念法學院的機率是4倍。

這些富人們知道,自己做生意成功和失敗的機率和風險。他們似乎也了解,隨便拿某一年的數字來看,只有極少數自僱專業人士賺不了錢。而且,多數專業服務事業的獲利能力,比一般小型事業的平均數要高出許多。我們會用確實的數字來闡述這一點。但首先,讓我們討論成為自僱專業人士的其他相關特性。

先假想你自己是卡爾.強森先生,為強森煤礦的獨資經營者。在76家同業裡,你是26家有獲利的業者之一。不久前,這個產業中還有717家獨資業者,十家當中至少有九家賺錢。現在這個產業的業者減少了90%。但你很厲害,你資源豐富,而且又聰明。雖然多數其他業者退出市場,你還是堅持不懈。現在到了你收割的時候。你去年的淨利達60萬美元,今年也一樣不錯。目前你有兩個孩子還在讀大學,成績優異。你開始問自己某些問題:

◆ 我是否該鼓勵我的兩個小孩大衛和克利斯蒂開始參與煤礦業生意?
◆ 我是否該鼓勵他們將來接管我父母留下來的煤礦?
◆ 採礦對孩子們來說是最好的出路嗎?

我們訪談過的那些有錢的事業經營者,多數不會鼓勵他們的子女接手這類生意;倘若子女的學業成績優異更是如此。他們會建議大衛和克利斯蒂,兩位會讀書的年輕人考慮其他的出路。今天,有多數的事業會需要投資土地、設備、建築廠房。強森煤礦自己擁有蘊藏煤礦的山區,也擁有價值幾百萬美元的設備。它僱有許多礦工,必須持續升級營運安全,必須符合職業安全與健康標準(OSHA)規定。它得去處理不可人為控制的每頓煤礦報價。它必須隨時警醒,留意其他競爭者把客戶挖走。它必須隨時注意美國能源政策的修正。它也必須保持礦工的快樂與安全,得時時處理礦坑坍方和停工的可能性。最後,它的營運是在一個固定點,山嶽不可能被搬到比較暖和的氣候,或臨近比較有效率的鐵路營運,要是發生鐵路長期罷工,該如何處理?

問你自己這些問題。如果你這麼做,將很快明瞭自己一直處在一種不穩定的狀態。你的營運狀態優良,那又怎樣?以上提及的不可抗力因素,有可能讓你的生意毀於一旦。考慮到這些,你去年賺的60萬美元感覺好像沒那麼多了。你還有幾年可以賺60萬?搞不好明年這些不可抗力就會害你破產?你能不能把你的技能拿到技術大學教課用?大概不行。你的技術比較是黑手級,而不是學術級。

我們曾經訪問過一個有錢的企業主,他為了躲避大屠殺而逃離歐洲。我們問他為什麼所有的成年子女都是自僱專業人士。他的回答如下:

他們可以拿走你的生意,但拿不走你的聰明才智!

這代表什麼?一個政府和/或債主可以沒收你的生意,包括其中的土地、機器、礦井、建物等等,它卻無法奪走你的知識。這些專業人士賣什麼?不是煤,不是塗料,更不是披薩,他們多數販賣的是自己的聰明才智。

好比醫生,在美國境內可以帶著他們的才智到處去。他們的資源具備相當的可攜帶性。同樣的,牙醫、律師、會計師、工程師、建築師、獸醫、整脊師也是一樣。美國富人夫婦的子女從事這些職業者相當多。

那麼,這些職業的收入特性,與強森煤礦相比又是如何?自僱專業人士中,只有少數曾經在一年中賺到60萬美元這種利潤,而且多數自僱專業人士花很多年的時間在學習,這一點費時費錢。無論如何,多數富人父母相信,做個專業人士將獲益終身,成本根本不算什麼。還記得,多數富人父母支付子女教育、訓練費用的全額或大部分。他們當然會投自己辛苦賺來的錢一票。你呢,你會投給誰?注意,平均來說,煤礦業創造的淨收入 (196,600美元)比表8-2中列出的獨資行業都要高。但是在同一期間內,煤礦營運賺取淨收入的比例是多少?只有大概1/3(34.2%)。在表8-2列出的專業服務當中,這個比例跟其他賺錢的行業形成相當強烈的對比。怎麼樣的百分比是高獲利?內科醫生診所約87.2%,牙醫診所約94.9%,獸醫約92.5%,提供法律諮詢的事務所是86.6%。

我們也檢視一下平均收入報酬率。平均來說,煤礦業240萬美元毛收入會創造196,600美元淨收入(240萬收入的8.2%左右)。那麼醫生呢?內科醫生診所平均淨收入是87,000美元,也就是毛收入154,804 美元的56.2%。以這種報酬率來看,一個內科診所若要賺取與煤礦業相同的淨收入(196,600美元),它必須產生多少毛收入?只要349,800美元,和煤礦營運所需的240萬相比,簡直是天壤之別。骨科醫生診所的數字更低,平均而言,賺取淨收入196,600美元需要的毛收入為340,138美元。律師事務所平均需要414,800美元毛收入,來創造與煤礦營運同等的淨收入。

你會給大衛和克里斯蒂什麼建議?如果你像大多數事業成功的業主,你會建議他們成為專業人士。美國的有錢人也是這麼想的。美國有錢人通常是白手起家的創業者,他們突破逆境,事業成功,成為有錢人。他們的成功主要是憑藉在創業的同時過著簡約生活。多數成功人士了解,他們不總是能夠心想事成。

他們的子女可以過得好些。他們不需要承擔高度風險,他們會接受良好教育,成為醫生、律師和會計師。知識就是他們的資本。不過與父母不同,他們進入社會的時間,將會延遲到二十幾歲後期至三十歲出頭。一旦他們踏入社會, 很可能選擇一種中上階級的生活方式,一種跟他們節儉父母創業時大相徑庭的生活形態。

這些子女通常不懂節儉。他們怎麼會懂?他們的高社會地位需要比較高水平的消費,因此投資的水平較低。結果,他們可能會淪落到需要「經濟資助照護」。雖然收入相當高,但和多數專業人士一樣,他們被迫消費。所以,對很多創造高收入的行業類別來說,相對應的家庭支出需求也高,因此基於不同收入特性的事業,很難推估他們的財富水平。

「枯燥平淡」的行業和有錢人

《富比士》(Forbes)雜誌最近一篇文章的標題很有趣:收益穩健成長的那些枯燥公司,或許不會成為雞尾酒派對中的熱門話題,但是長期來看,它們會是最好的投資。〔 弗萊明.米克斯/大衛.佛迪樂(Fleming Meeks and David S. Fomdiller,,《富比士》,1995年11月6日,228頁〕

同一篇文章後段,作者提到,以長期來說,高科技公司可能也經常會跌出績優表現的行列。通常,就是那些我們稱之為「枯燥乏味」的行業,反而使它們的經營者獲利穩健成長。《富比士》表列幾種表現傑出的小型企業,在過去十年耐久度最高的某些代表性產業,包括牆板製造、建築材料製造、電子用品商店、預售屋,和汽車零組件。

沒錯,這些行業聽起來不是太有趣,但通常就是這類平淡無奇的生意,才能為它們的經營者創造財富。這些枯燥乏味的行業,一般不太會吸引太多競爭者加入,對它們產品/服務的需求,一般而言也不會受到快速衰退的影響。我們最近發展出自己的列表,顯示由百萬富翁經營的行業別(見附錄3)。我們想在此時列出其中一個範例(見表8-3)。有錢人都做哪一類型的生意?各式各樣枯燥平淡的生意。

風險——還是自由?

為什麼人們喜歡自己當老闆?首先,多數成功的企業主會告訴你,他們十分自由,他們是自己的老闆。況且,他們說,自僱的風險不像受僱於他人那麼高。

有位教授詢問一群包括六十位在上市公司擔任高階主管的商管碩士學生以下問題。

風險是什麼?

有位學生回答:

自己創業!

其他同學附和。接著,這位教授自己引用某位創業家的說法,來回答他自己的問題:

風險是什麼?只有一種收入來源。受僱於他人有風險……他們只有一種收入來源。那麼,那些為你的雇主提供清潔服務的創業家呢?他有成千上百個客戶……成千上百個收入來源。

事實上,自己當老闆必須承擔可觀的財務風險。不過,企業主有一套信念幫助他們降低風險,或至少減少他們所認知的風險:

◆ 我的命運掌握在自己手裡。
◆ 幫冷酷無情的雇主打工才是風險。
◆ 什麼問題我都能解決。
◆ 成為公司執行長的唯一方法,就是自己成立一家公司。
◆ 我能夠賺的錢沒有上限。
◆ 因為每天必須面對風險和逆境,我變得更堅強、更有智慧。要成為企業主,也需要你有自己當老闆的意願。如果你一想到離開公司的安全環境就厭煩,創業可能不是你的路。我們訪談過最成功的企業主之間有個共同特性:他們都樂在工作,他們都很自豪自己可以「單打獨鬥」。

想到有個大富豪曾經告訴過我們關於自僱這回事:

今天有很多受薪族(雇員)在不喜歡的工作崗位上工作。我會坦白告訴你,成功的人通常有工作,喜歡他的工作,每天早上一睜開眼睛便迫不及待起床想到辦公室上班。我的標準也是這樣,而且我一向如此。我總是等不及要起床跑到辦公室,開始著手做事。

對這位老兄來說(膝下無子的鰥夫),重點不在賺錢。事實上,他的遺產規畫已把他所有的遺產,都捐給他的大學母校當作獎學金基金。

這位老兄和其他類似的人,是怎麼選擇他們想要開創的事業?他念書的時候,工程和科學教授把他教得很好。這些教授有很多自己也是創業家,他們是他的行為典範。多數成功的企業主對他們選定的產業,有某種程度的知識或經驗,而且經常是在創業之前就已經具備。好比賴瑞,販售印刷服務已經超過十二年了,他是公司裡的頂尖業務。但是,他已經厭倦這種時時擔驚受怕,擔心雇主會破產的日子,所以他考慮開展自己的印刷事業。他就這一點來尋求我們的建議。

我們詢問賴瑞一個簡單的問題:「對印刷公司來說,當務之急是什麼?」他立刻回答:「更多生意,更大的利潤,更多的客戶。」因此,賴瑞已經回答了他自己的問題。他的確展開了自己的事業,但不是開一家印刷公司,而是成為一個自僱的印刷服務經紀商。現在,他代表幾家很不錯的印刷公司,從每一筆成功銷售交易中抽取佣金。他的生意營業費用很低。

在開始自己的事業之前,賴瑞告訴我們,他沒有勇氣自己創業。他說,每次只要想到「單打獨鬥」就覺得害怕。賴瑞認為,那些自僱者都是毫無恐懼的,他們的字典裡從來沒有恐懼兩個字。

我們必須幫助賴瑞修正他的看法。一開始,我們先解釋他對勇氣的定義並不正確。我們如何定義勇氣?勇氣通常伴隨著恐懼出現。沒錯,賴瑞,這個勇敢的人、創業家,認知到恐懼和它的影響。但他去面對它,克服了心中的恐懼,所以他會成功。我們花了相當可觀的時間去研究勇敢的人。想必雷.克洛克 (Ray Kroc)有無限的勇氣,才會想到對全世界推銷食物。要知道他在一次世界大戰期間,只是個在前線開救護車的小子。華德.迪斯奈是另一個勇者。李.艾科卡想必勇氣十足,才會告訴國會和全世界,克萊斯勒(Chrysler)將重新「盛大登場」。他並不符合「創業家」的嚴格定義,但在我們心中,他的血管裡流著創業家的血。

美國盛產恐懼。而根據我們的研究,哪些人比較不會恐懼和擔心?你猜是那個有500萬美元信託帳戶的人,還是靠自己打拼,資產淨值好幾百萬美元的創業家?通常,答案會是創業家,每天必須面對風險,每天測試他的勇氣。這麼一來,他學會克服恐懼。

詳細資料

詳細資料

    • 語言
    • 中文繁體
    • 裝訂
    • 紙本平裝
    • ISBN
    • 9789869376419
    • 分級
    • 普通級
    • 頁數
    • 360
    • 商品規格
    • 25開15*21cm
    • 出版地
    • 台灣
    • 適讀年齡
    • 全齡適讀
    • 注音
    • 級別

商品評價

(共2 則好評)
  • qa**e15 說:
    2017-12-31
    有錢人為何有錢?答案很簡單…賺的比別人多,也存的比別人多就是了,特別是對物質慾望不深,而且特別注重價格和品質間的關系(高cp值) 本書適合月光族閱讀。
  • toro2 說:
    2017-10-29
    這本書告訴我們,想要當個真正的有錢人,「觀念"和「執行力"是非常重要的。雖然,這本書都是採用美國的例子解說,不過,逐漸接受西化的我們,正巧可以引以為借鏡。想要當一個超優的理財族,成為一位真正有錢人,相信這本書是絕對不能錯過的,希望我也能藉由這本書,讓自己越來越有錢!
  • 看更多

訂購/退換貨須知

加入金石堂 LINE 官方帳號『完成綁定』,隨時掌握出貨動態:

加入金石堂LINE官方帳號『完成綁定』,隨時掌握出貨動態
金石堂LINE官方帳號綁定教學

提醒您!!
金石堂及銀行均不會請您操作ATM! 如接獲電話要求您前往ATM提款機,請不要聽從指示,以免受騙上當!

退換貨須知:

**提醒您,鑑賞期不等於試用期,退回商品須為全新狀態**

  • 依據「消費者保護法」第19條及行政院消費者保護處公告之「通訊交易解除權合理例外情事適用準則」,以下商品購買後,除商品本身有瑕疵外,將不提供7天的猶豫期:
    1. 易於腐敗、保存期限較短或解約時即將逾期。(如:生鮮食品)
    2. 依消費者要求所為之客製化給付。(客製化商品)
    3. 報紙、期刊或雜誌。(含MOOK、外文雜誌)
    4. 經消費者拆封之影音商品或電腦軟體。
    5. 非以有形媒介提供之數位內容或一經提供即為完成之線上服務,經消費者事先同意始提供。(如:電子書、電子雜誌、下載版軟體、虛擬商品…等)
    6. 已拆封之個人衛生用品。(如:內衣褲、刮鬍刀、除毛刀…等)
  • 若非上列種類商品,均享有到貨7天的猶豫期(含例假日)。
  • 辦理退換貨時,商品(組合商品恕無法接受單獨退貨)必須是您收到商品時的原始狀態(包含商品本體、配件、贈品、保證書、所有附隨資料文件及原廠內外包裝…等),請勿直接使用原廠包裝寄送,或於原廠包裝上黏貼紙張或書寫文字。
  • 退回商品若無法回復原狀,將請您負擔回復原狀所需費用,嚴重時將影響您的退貨權益。
預計 2024/04/26 出貨 參考庫存量:1 
金石堂門市 全家便利商店 ok便利商店 萊爾富便利商店 7-11便利商店
World wide